第一百零五课 两约之间 之二 宗教情势




有一点最重要不可忘记的,就是这里所涉及的只是少数的犹太人,大约不超过六万。他们原先是分别由所罗巴伯和以斯拉带领,从巴比伦归回的。虽然这样,但我们不能单以数目的多少来衡量这个重要性。实际上还有许多最富有影响力的犹太人仍然留在后面。根据约瑟忽的记载——同时斐罗(Philo)也同意他的记载——有数以百万计数目庞大的犹太人分散居住在幼法拉底河流域各省,就算是以各重大的事变中被杀的人数(单在Seleucia一处已有五万)来推算,这个数目看来也不会过分夸大。根据稍后的传说,波斯帝国的犹太人口多到一个程度,以致古列王后来要禁止他们继续回国,不然国内就变得太少人居住了。这个庞大又挤拥的团体很快就变成一股政治力量。他们得到波斯君主的善待,波斯亡后,继又受到亚历山大和各继任者的宠爱。到了马其顿叙利亚的统治时,国土被分割治理。这时候的犹太人,在与罗马对峙的国际局势上,经已成为东方一个重要对立因素。就是这个因素的影响,一直到主后四十年罗马总督都不敢惹动他们的仇视。虽然这样,我们不要以为。他们完全没有受过迫害;即使在他们得宠之时,迫害还是免不了的。就这一点,历史上记载了不少的事故,述说他们在所居住的地方与其中的居民流血相争的事件。

 ——爱德生(A. Edersheim)



我们阅读新约圣经前几页的时候,自然察觉到,从旧约圣经最后一位作者放下他的笔杆之后,犹太人经已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了。这不单是说巴勒斯坦曾经在外邦列强相继争夺之下易了手六次,使这个国家留下深刻转变的记号;而且就是犹太人本身也有了转变;许多新的宗教党派和集团产生了:例如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希律党人等;也有许多新的社团组织成立了:例如会堂、文士、公会等。

事实上犹太人现正发展成一种国际性的「主义」,就是犹太主义。各种事物的情况都有了非常显著的进展,而且,使整个国家因着这个文化进展而与别国有了很大的差别。这就是犹太主义的成因,它主要是靠旧约圣经发展而成的。犹太人与犹太主义(即犹太教)到那时实际上是并存的,两者互相维持。

所有这些变迁,诸如各新党派和社团组织的兴起、犹太教的进展,都是在新旧两约之间的四百年内形成的,这解释了两约之间为何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既然观察了那四百年犹太人外在的历史发展情况,我们也要简略地追查它的内在宗教形成的过程。

内部的发展方面

如果我们要明白在四百年间犹太社会普遍的精神和发展趋势,我们首先要了解到他们被充军巴比伦,对他们的国家是何等深广的打击。让我们思想一下列王纪上下所记的事实,自从所罗门去世以后,整个希伯来民族的产业就蒙受了永不能弥补的创伤;十个支派脱离大卫家而另立自己的国家,从此,这一个国家就分裂为二了。北部十个支派的国家以撒玛利亚为首都,南部的犹大国则以耶路撒冷为京城。经过二百五十年的悖逆日子,那十个支派的国家就被亚述消灭了(他们的人民被掳去散居在外邦各地里)。亚述王再把其他地区的人民掳来,使他们与以色列人混杂。这事发生在主前七二一年。那些充斥在旧日以色列领土的移民,后来就成为日后的撒玛利亚人。

南部的犹大国继续存留了一百五十多年,然后也被巴比伦征服了;那时巴比伦(取代了亚述国的地位)已成为世界一大强国。主前五八七年,犹大国被攻陷,耶路撒冷变成废墟,大部分人民被掳到巴比伦去,这次的被掳通常称为被掳七十年,但实际上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按事实来说,七十年也是准确的(从主前六○六年,当但以理和其他犹大的士子被掳之时算起,到主前五三六年巴比伦帝国倾覆为止。)因为神利用巴比伦来鞭打管教他的选民;但严格来说,被掳的时期只有五十年吧了。犹太人所受的这个打击是这么深刻,我们若要明白他们的宗教在两约之间是如何发展的话,就非要先研究一下它是如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不可。

治愈根深蒂固的拜偶像恶习

当我们回想到圣约和呼召是只有神的选民才能享有的权利时,他们的被掳就成为最有价值的苦难了。这是至高神圣的统治者的作为,使这些希伯来人的宗教思想因此有了转变。这个转变我们只能形容是任何国家历史中最大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改革之一。犹太人被掳之时,他们患上了极其深重、无可救药的拜偶像行邪情的病。但当他们得释放之时,他们变成世界上最虔信耶和华一神主义的人民,也是这个信仰的保存者和宣传者。

回顾他们的历史,他们在不可能之中竟然能离开埃及,可是不久他们又拜金牛犊;然后又在不可能之中竟然进入迦南地,但他们跟着又敬拜诸巴力,并且在迦南人的神亚斯他录面前俯伏下拜。在君主执政最高峰时期,所罗门亲自带领国家去敬拜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和摩押人可憎的神基抹,以及可憎的神摩洛和其他可憎的偶像。当十支派脱离犹大自立的时候,我们看见那罗波安在但和伯特利安放金牛犊,但那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更使人感到震惊的长期拜偶像记录还在后头。到了亚哈王和他的外教妻子那洗别执政的时候,拜偶像和行邪淫的风气就恶化至无可救药的地步,直到这个背道的国家在亚述的移民政策下解散了为止。至于南部的犹大国,虽然也有几个敬畏神的君王,但那拜偶像的恶习却绵延不绝,还变本加厉。直至玛拿西、约雅敬和西底家执政之时,事情发展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以致先知耶利米(在犹大还未倾覆之前)这样喊着说:「犹大啊:你城的数目与偶像相等。」

虽是这样,这里出现一个不平凡的结果,经过被掳到巴比伦以后,全部犹太人都永久脱离拜偶像的恶习,转而成为坚信一位真神的崇拜者。

我们怎样才能衡量这件事的真正价值呢?在短短的五十年,竟然这么成功达成目标,而这目标是以往神用过诸多责打,藉众先知的劝告,国家的改革和神屡次的警告所未能达成的!当然这不是巴比伦环境的影响,因为巴比伦是偶像的温床,那里的假神、祭坛和庙宇遍布各处,而且历史悠久,与该城的文化并列,广受人民的崇敬。巴比伦只可能加深犹太人拜偶像的恶习,决不能使他们有半点改变。

然而,我们知道一定有某些因素,使以色列人能这么迅速和成功地自我戒除拜偶像的恶习的;若没有某种克制的能力在迫使他们的话,没有人能忍受得住这样彻底的思想改造,那么,究竟什么东西把整个民族完全改变过来呢?

超自然的因素

答案就是他们亲自目睹先知的预言很神奇的完全应验了。回顾他们以前的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所写的书,对照现在所发生的种种事情,竟然早已在书中清楚地预言了,诸如耶路撒冷被拆毁的情境,犹大国人被掳至巴比伦的情境,跟着是巴比伦本国被推翻的情景,波斯王古列打倒巴比伦的光荣胜利,和他降旨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圣殿的情境——这一切早已在二百多年之前预言了。其中尤以耶利米的预言较近期,更是特别清楚看到。他指出神给巴比伦定了七十年的期限来管教犹大,其实比被掳充军巴比伦的期间更短。(参赛四十三14,四十四28,四十五1~7,四十六1~11,四十七1~11,四十八3~7;耶廿五8~14,五十,五十一)

犹太人怎会想到,他们被掳到巴比伦之后,只不过短短五十年之内,尼布甲尼撒那极广的版图,财雄力厚的政权,和简直不能攻破的京城会永远被推倒呢!他们更想不到波斯王古列会战胜巴比伦,而且差不多在他战胜之后,就立刻让犹太人有机会返回犹大省,带着王的谕旨重建圣殿。真是出人意料之外,竟然全部实现了。这些被掳的犹太人瞪着眼,诧异地看见每一件事情继续的发生,准准确确的应验了耶和华藉他的希伯来众先知所说的预言,一点儿也没有矛盾冲突。这是明显不过,叫人无可置疑的。史学家约瑟弗也坦诚的告诉我们,连古列王自己看见这奇异的事也相信了。

除此之外,神更在巴比伦国会中,预先奇妙地为自己安放了一个见证人。除了王帝本身以外,但以理在那时代就是最有名望的人物了,藉着他,这位远近驰名的犹太人,一个对耶和华忠心耿耿的人,在他身上可看见神的智慧和能力带出了许多神迹奇事,是巴比伦所有的工艺和法术不能比拟的,但以理可真算为见证了耶和华的真实和高超的一个记念碑,相信巴比伦每一个犹太人都曾瞪着眼观看事情的发展,心里反覆思想其中意义,他们也注视到神恩惠的应许,就是他在以赛亚书预言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的事,还附带指出,神应许要再赐福与他们,使他们被掳的得以归回,只要他们除掉拜偶像的恶习,专心归向耶和华,作他忠诚的仆人。

最后,这些希伯来人极深体会到,所有外邦人的神都是说谎自大的,只有耶和华是真神,是唯一的神,是万有的创造者,是全宇宙最高的统治者,他的旨意就是至高的,天上的众军和全地的居民都要听从他的命令。这一次,他们对偶像的邪情就真的得到永久的医治。此后,他们永远忠实地敬拜与他们立约的耶和华了。

犹太教的兴起与长成

现在,我们明白那深远的、全国性的悔改就是日后对犹太历史最有决定性的影响。让我们继续思想那应古列王谕旨从巴比伦归回犹大的五万人。

那五万人就是通常称为「馀种」的,是的,他们只不过是馀种,因为大部分的人还留在巴比伦。许许多多的犹太人已经在巴比伦生根建造,若要他们举家迁徙,走那几百里悠长的路归回犹大,虽不是没有可能,却是十分困难的。有些会因为家庭的困难,有些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大或者健康欠佳,有的会感觉到,只为了回到废墟和破败了的村庄居住,是不值得他们如此挣扎的。那些土地早已没有人耕种和荒废了,并且长满了野草足有五十多年之久。有些人虽愿意归回,但他们希望迟些才动身(虽然他们已经真诚悔改,决心永远除掉拜偶像的恶习),但仍有很多人觉得归回祖地仍是不值得的。

有一点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就是那归回的五万人是虔诚人中最虔诚的。他们知道所信的是谁,并知道为什么要这信仰,又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归回,也明白将会碰到什么的困难,更知道回到犹大之后要做些什么。

返回犹大之后,这又如何?

这样,让我们跟着这些「馀种」返回犹大看看吧。他们在那里发现什么呢?请试思想他们所思想的,眼前的景物,就是满布泥泞的废墟,颓垣败瓦,到处乱草丛生。看到旧日国破家亡的残馀景物,倍使人触景伤情,心酸不已。他们在那里最伤心的是再看不到有王和他的宝座。大卫家王族断绝了,圣殿不见了。虽然他们仍可以在原有根基上重新建造,但新建的无论如何也不比前人所造的。他们不能再有一个独立的国家了。虽然那五万人是怀着目的归回的,就是要在犹大地再建立一个国家,但在那里他们只准以隶属省份的姿态立国,而且局限在一个小小的领域之内,比从前的犹大国领域更小得可怜。

没有宝座,没有圣殿,没有独立国权,所剩下的是什么?这些犹太人究竟为了什么要回到这些废墟,无用之地和困苦的环境当中?为什么他们会带着一股敬虔的热心回去?全是因为那里还有一件事物剩下。这件事物他们最近才觉得宝贵无比,甚至对他们和通国的同胞来说,比拥有全世界更重要。这就是藏在他们圣经中的宝藏。他们经已证实在它里面藏有真神耶和华启示的话,那是耶和华亲自与以色列百姓所立的约。这些犹太人现在以新的目光来阅读律法书——摩西五经,以这个为他们的基业和天职,同时,亦以战兢的态度来看圣经所载对不信服的人的刑罚。这些刑罚在他们的国家被解体、人民被掳掠的时候,经已准确而可怖地应验在他们眼前了。

除此之外,他们现在更注意到圣经众先知书里奇妙的预言,继续论及一位弥赛亚的来临。他要重新招聚他的选民,永远地提升他们,并且在他荣耀统治之下,神对亚伯拉罕所有的应许祝福就会全然实现了。这些犹太人在过去亲自目睹许多预言应验了,当然弥赛亚要降临这个更大的应许,也会同样应验,所以这五万被掳归回的犹太人持着正确的理由,为他们的律法抱着新的热心、为他们前途存着新的希望,欢然归回祖地去。

以往的律法,将来的希望

对律法的新热心,对弥赛亚的新希望,这两件事成为「犹太教」的根基,犹太教在被掳后不久便开始,在两约期间长成了。这个犹大国家,在馀民领袖所罗巴伯和那书亚领导之下,开始了一个新的程序,与从前的犹大和以色列国的程序不同,那时,以色列人所信仰的高超的真理,只有一些先知和一小部分人持守,而其他大部分的人却随从敬拜各种偶像去了。表面上,他们只在很少的基要真理上认识到耶和华与其他外邦人的神是不同的。但现在,他们对偶像完全反感,整体一致承认以色列人的宗教比任何形式的宗教信仰都高超无比。现今他们生发一个又新又热切的渴慕,要抓紧那不能消灭的真理,就是神委托给他们,作为与他们的国家立约的启示。同时,他们也有一股热诚,要通国来履行它的天职,守卫他们不配得的神圣真理,就是神终要救赎他们直到世界的末了的真理。他们五万之众同有一个目标,要把这个新的犹太国民装备成耶和华的圣民,极度小心的遵行他的律法,远离一切外族。

要把这个崇高的思想化作行动,无论如何,在组织与维持这个新的社会体制方面,都证实是困难重重的。当然其中一个困难就是人会死亡的,新的一代起来代替了先一代的位置,这循环是没有止息的。归回的那五万人中,许多经已老了(拉三12),重踏故土不久就去世了。他们的儿女长大之后不一定对归国这事抱有同样热切的情绪,而且更多的困难包围他们,即使是他们当中意志最坚强的人也会灰心。所以,他们不单有外面对立的仇敌,而且还有内部的志气消沉,正迫使他们迁就那地的居民,虽然如此,他们对犹太主义的根本意义经已真正的守住了,所以对任何有关偶像的事都绝不迁就。其实他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有系统的方法来教导人民认识律法,所以当文士以斯拉回来之后,经他教导了律法后,那归回的五万民众足足有八十年之久十分顺从守道,他们实行了许多决断性的改革,那最大的目标似乎再变得更有可能实现了。

正如约翰史坚拿教授说:「在以斯拉的协助下,他们实行了一个很大的改革,重订了与不信的外族人隔离的原则,促使百姓决绝与外族人混婚(拉九10)。在一个群众大会通过以律法书为国家的宪章,为个人生活最高权威的律例(尼八1~10)。以斯拉的努力后来由尼希米大力继承了。他一出来,就亲自领导建筑那保卫耶路撒冷安全的城墙了;他们二人联合的力量终于把犹太教安放在一个稳固的根基上。神的律法现在立刻成为圣洁的标准,成为这个国家的徽号,虽然许多能瓦解他们的危机仍然存在,但无论如何,犹太百姓的感情经已牢牢的被抓住,免除所有被周围列国同化的危险。」会堂、文士、口传律法

自此以后,地方上的会堂——就是诵读和讲解圣经的地方,和一群文士——就是翻译和解释圣经的专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所占的地位日渐重要。

请注意,就是由那时候开始,对圣经的解释、申论,和许多附加的条例渐渐仔细的系统化起来了,结果形成主耶稣时代的犹太教。我们知道这带来了什么后果,我们也知道里面极度缺乏最重要的属灵分量,正如主耶稣所指出的一样。

犹太教开始的时候,那些被掳后的先知,如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等仍然存活,发出预言之声。但是当他们的声音停止之后,从玛拉基到马太这几个世纪之内,犹太教就变质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地方渐渐培养出来。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都重申被掳前的先知们所发的伟论,他们严正的指摘形式主义,他们璀灿的预言指出,弥赛亚要来,至终必拯救以色列,在政治和宗教上都得着无上的权威。犹太教开始时,他们都抱着一股热诚,对准目标,保持崇高的理想,虽然里外都遭受逼迫,内部也不幸分裂,他们仍然充满活力。可是后来那些教师和会堂的教导渐渐领他们去做经文字句的奴隶,而真宗教里面的生命灵意却难以保留,越来越倾向律法上的字句,成为外表化的宗教。在经文上,特别是在摩西的律法上堆积了许多评论、解释和附注,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口传律法;而且传授下来的时候,带有传统性的神圣观念,直至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人们本来顺从律法,却转变为顺从这些传统性的解释。

米示拿和他勒目(Mishna and Talmud)

这米示拿,或称为口传律法,有两部分,就是哈力葛(Halachoth;法定注解,或作判决)和哈加达(Haggadoth;道德的、实际行动的,和有时甚至是幻想的推论解释)。可是当这口传律法传了几代之后,渐渐的逐步用各种方式写成文字。到了最后,大约在主后第二世纪末,由一位拉比名耶户达(Jehuda)的集其大成,编辑成为他勒目。它也是分成两大部分:(1)米示拿或称作口传律法,和(2)革马拉(Gemara),是米示拿的注释。他勒目一直被犹太人所尊重,认为是一部极富权威的犹太百科全书,就是到了今天还是一样。

在主耶稣的时代,口传律法依然有大部分是以口传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主会感到它是何等大的障碍。为了对抗这事(太十五1~9,廿三16一18、23),他迫不得已要对抗整个学术界的意见,和他们虔诚深信的,并且甘犯众怒。再者,主在登山的宝训里,曾六次(参看太五)用那公式化的句语,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他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这话并不是用来对抗旧约圣经的教训。那些近代评论家在这点上弄错了,主乃是对抗这些口传的传统律法。若果他是指圣经而言的话,他通常会说:「经上记着说。」

我们已经谈论了许多有关「犹太教」的事了。我们不要忘记犹大教里面也含有好些优良的质素的,在早期,确能使圣经恢复原有的地位,适当地放进人的思想里,而且那两个最特出的组织——会堂和文士,也能达到这目标。再者,犹太教还确实的维持了经常公开有系统地研读圣经,培养人民对安息日有敬虔的态度,保持各人对弥赛亚有火热的盼望。但另一方面,犹太教只是坏在加添一些私意在圣经上,结果使犹太教变成一个死板板的、形式化的宗教。大致上说来,当主耶稣传恩惠的信息的时候,最使他感到不容易应付的阻力,就是那些宗教上外表主义、形式主义,和自义主义的致死重压。这使犹太教完全荒废了神话语上的属灵真理。

会堂

在旧约里,我们看不到有一个字提及会堂,即使最末后几章圣经也没有论到。可是当我们一读到新约四福音的时候,到处都看见会堂出现。实际上,只要那地方有人居住就有会堂了,而且,当我们再读到使徒行传和书信的时候,也同样看见整个罗马帝国中,每一个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布满会堂。

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实,我们身为基督徒的更应该留意。初期教会的发源地并不是圣殿,而是这些会堂。使徒们在那里组织教会,主领教会大部分的敬拜聚会。当主耶稣应许说,在地上无论有两三个人奉他的名聚会,他就在他们中间,并且赐给他们权柄以便执行管教不守规矩的人(太十八17~20)。他已经十分明显的形容教会的聚会为会堂式的聚集,再者,新约圣经的书信给与基督教会工作负责人的称呼是「长老」(Presbuteroi)、「监督」(episkopoi)、「执事」(diakonoi)。所有这些称呼都是由会堂那里来的,从来没有用过一次犹太圣殿的「祭司」(hierus)名目来称呼教会的工作人员。

会堂被称为「对犹太组织具有最特出、最有长远影响力的地方」。会堂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因何缘故,又怎样开始的呢?事实似乎是这样的:

被掳前不存在

首先我们要记得,被掳前是没有会堂的,不过,犹太人的拉比,为了重视以色列人制度的尊严,过分的大发热心,以至夸大了会堂的历史性,竟推算到亚伯拉罕的时代去了,但是一个绝不矛盾。的事实指出:会堂这个名词本身的正确意思,就是一个有固定目标,有固定办事人员,有规律组织的宗教集会团体。而这种集会团体,在被掳前是没有的,就是其他与会堂有多少相似的集会团体也没有。

可能有人以为「会堂」这个名词是由诗篇七十四篇八节那里来的;但是那只是翻译上的问题,希伯来字(moadah)在旧约里出现过二百多次,而只有在这个地方译为「会堂」(英文钦订本)。事实不用解释,这个字正确的意思是指以色列人宗教年历上的「严肃会」或「节期集会」,后来扩展到各地方,正如我们在上述经文所看到的,但完全与会堂的意思无关。再者,诗篇第七十四篇是巴比伦蹂躏那地之后不久写成的,那时有耶利米写成了耶利米哀歌,就在那哀歌里,同样的一个字就出现在二章六、七、二十二节里。我们只须要看看里面所叙述的「严肃会」或「圣会」,就发现与会堂没有半点关系了。还有,同样的一个字又在以斯拉记三章五节和尼希米记十章三十三节出现,那已经是被掳的人从巴比伦归回的时候了,而在这里,这个字译作「节期」,很明显的与会堂的意义都完全不合。

在历代志下十七章七至九节那里,记载有约沙法王曾打发一些臣子、利未人和祭司,带着律法书,到各处去教训他的百姓。又在三十四章十四至二十一节那里记载说,当约西亚王在位的日子,他发现了律法书,使他感到又惊又喜,重新觉悟,那时候只不过在被掳之前四十年左右,因此,会堂确实是没有可能在被掳之前存在的。

被掳后不久出现

会堂确实在被掳后不久就出现了,使徒行传十五章二十一节记载使徒雅各说:「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根据这句话,会堂的历史必定有好几百年了,与此相仿的,在尼希米记第八章(约在被掳的人归回之后九十年左右)那里,我们看见一个发展得相当成熟,非常接近会堂形式的崇拜集会。会中设有一个高高的木讲台,百姓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这一切正是会堂里通常敬拜神的方式,而且,很清楚的,是百姓自己要求文士以斯拉把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以斯拉记八章十五节,尼希米记八章一至二节、九章一节这几处的都记述以斯拉的事,似乎是要确定所暗示的背境,表明这种集会经己成为有组织的定期集会了。

总而言之,正如上文清楚指出的,会堂是在被掳之时开始的,同时是因为犹太人彻底悔改,除掉他们拜偶像的恶习,对圣经大大的醒觉,并且生发浓厚而新鲜的兴趣。这一个宗教大复兴启发他们内心的呼声,希望更多的明白那些奥妙的经文。他们存着敬虔的心灵,大家都极其渴慕神的话语,于是便开始举行了更有规律、更有计划和系统的聚会,目的是为要学习认识那些有神启示的皮卷,虽然他们再没有圣殿,而且还身在异邦,可幸他们被掳至巴比伦后,宗教性的聚会也没有遭受禁止。他们的渴慕和聚会的机会都得到解决。这种需要尤其显得急切,因为除了那些年老的犹太人之外,大部分的犹太人合已经不会说自己的希伯来话了。现在他们通常说的是巴比伦话,所以,经常性的聚会开始形成,以便诵读和阐释圣经里面的教训。

这就是会堂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堂在分散各处的犹人人中广泛设立,正如归回的人,在犹大省所成立的新犹人国中普遍设立会堂一样。无可置疑的,从被掳归回直到主耶稣的时候,那五百多年之内,会堂经巳有过许多次的改良,但是基本意义与及形式仍然保持不变。

基本意义,方法,特征

会堂基本的意义是传授圣经的教训,并非崇拜神,这不过是后来渐渐发展出来的,甚至成为相当复杂的崇拜聚会,有公祷文,由指定的人选来诵读;祝读时,会众应声相和。再者,因为公诵经文须要翻为亚兰话,为使那些在巴比伦长大只会讲亚兰话的犹太人可以明白(参尼八8,那里暗示常时翻译的需要),所以在传译之时,十会容易转变为解释,甚至演变为演讲;当然,这是逐渐演变而成的。

这些会堂的演讲,到了主耶稣的时代变得非常普遍,我们可以在下列的经文内看到的:太四23,九35;路四15、44;徒八5、15,十四1,十七10、十八19。这些经文也告诉我们,在会堂里教训人的权利,并非只局限于那些经常训练和派定的教师才有的。会众的领袖可以随时邀请在场他认为适合的人起来讲论,甚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荐起来教训人。所以,我们看见主耶稣虽然没有在任何学校里受过教,也可以到每一个会堂里传道教训人。同样,我们在使徒行传十三章十五节看到这样的记载:「读完了律法和先知的书,管会堂的叫人过去,对他们说,二位兄台,若有什么劝勉众人的话,请说。」这二人就是保罗和巴拿巴,他们在那地是陌生的客人。

至于会堂的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会众体制,而不是祭司体制。若果祭司在场的话,必会受到尊重的,但他们在会堂完全没有半点特权。他们的职权被认为只局限于圣殿之内,他们世袭下来就是这样的。但在会堂里,所有的工作负责人却不是世袭的,他们是由会众投票或得会众同意才组成的。他们有一位称为「管会堂的人」或者是主席,有一班长老组成的公会(长老也是管会堂的人,参可五22;徒十三15),有一位称为「差使」的,专职员责背诵祷告文,有一些「执事」专管周济的事,还有一位司仪(chazzan),负责宣读派定的诵读者的名字,站在诵读者的旁边,以便视察当日所诵读的是否无误,发音是否准确等等:同时也就是这个人负责看管圣经皮卷,在安息日来临的时候负责吹号宣告,检查油灯是否仍然光亮,照管会堂内一切的家俱用具,和判刑的时候负责鞭笞的(在路四20他被称为「执事」)

至于纪律方面,会堂的裁判权后来变得十分广泛,作为一个属人律沃和民间律法合拼的组织,这是不能避免的,正如被掳后的犹太人一样。

会堂后来变成犹太人组织中最特出和具影响力的组织,并且一直保持不变。曾有人中肯的评论说:「会堂是传讲宗教道理的大工具,是宗教思想的重要中心,无论以色列人所认许的教法师曾在这里教导过多么无谓琐碎的小事也好,最少是在这里,而且只有在这里,律法书得以公诵出来,讲解得以传开,自由的言论得以宣扬,结果百姓的思想得到激励。一个完全没有受异教沾染的伟大传道机构是从会堂兴起来的,而且非常明显的,自从他们由巴比伦归回直到基督降临这段时期,以色列人为律法所发的热心,是在会堂的安排下孕育的,又在会堂里增长的。这一点,是没有其他媒介事物所能比拟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