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末世论
鉴别学上的难题 约翰福音中有关末世论的教训所引起的问题,把整个约翰福音的难题带进尖锐的焦点上。最肤浅地比较符类福音与约翰福音,就会留下这印象:约翰笔下的耶稣,对末世论没有多大兴趣。符类福音里的耶稣,其中心论题是:末世神国已经借着耶稣本身闯进了历史。永生属于末世神国。约翰福音只两度提及神的国度(约三3,5);取而代之的,耶稣的中心信息是永生,是耶稣现在就赏赐给人的永生。约翰几乎完全没有启示文学式的「人子有能力、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廿四30)的看见。约翰福音没有记载耶稣在橄榄山上的讲论,就是勾勒末日事件轮廓的讲论,取而代之的,似乎是马可楼房上的讲论(约十三至十六),圣灵的降临取代了基督的复临。
上述现象导致许多学者断言:约翰彻底更改了符类福音的启示文学式遗传,变成一种基督神秘主义。或者约翰保存一个非常不同的遗传,一个没有启示文学式成份的遗传。
很久以前,启示文学的杰出学者查理斯(R.H.Charles),论到约翰福音的末世论时,认为约翰福音十四章二--三节就是约翰对耶稣真实复临的期望。这段经文不能解释作:耶稣在死亡时刻来接他的门徒,因为在约翰福音廿一章廿二节,耶稣曾经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按照新约圣经,死亡使信徒移升到基督那里……,但新约圣经从未提及,信徒死时,基督要来接取他们。」然而,查理斯认为约翰福音五章廿八--廿九节有关身体复活的话语,正面抵触了约翰福音五章廿五--廿七节所说的现今灵魂的复活。『在整个主后第一世纪的文献中,很难找到比约五28一29更「非灵魂复活」的描述。』因此,约翰福音五章廿八--廿九节的话语必须删除,使整段经文回复一贯统一的思想。不只如此,连那些有关「未日」的话语(约六39,40,44,54;十二48)也必须看作是后来加添的,必须删除约翰看复活生命是人死后立刻开始的;但这复活生命的完全极致,要等到万物终结,现今世代过去才能达到(约壹二17)。那时,基督要把属他自己的人带上天上——天上是一种状态,不是一个地方。查理斯完全不能说明,如果信徒在死亡之时就得到复活生命,为何还必须要有一完全的极致。最佳的解释似乎是:约翰保留了一些传统末世论要素,这些要素与约翰真正的看法不协调。
陶德新约末世论的历史观点,对英国有广泛的影响。陶德认为,耶稣的信息是宣扬永恒闯进了这短暂的世界。在耶稣心目中它是单一的复合事件,包括受死、复活、升天、与再来。借此事件,神的国度闯入历史。耶稣固然使用启示文学式用语来描述这事件,但这只不过是描述神国超越性的一种象征方式。当耶稣再来没有发生,便把耶稣再来与其他基督事件分隔,并按犹太启示文学方式重新解释(帖后二;可十三)。约翰福音表达新约末世论的末日时,过滤了「宣讲中粗糙的末世论成份。」在对复活日子的预言中,末世论的期盼的确保留下来;但这是指「身体死亡之后,……死人(将要复活)在将来世界中有更新的存在。」然而,约翰把末世论彻底升华为柏拉图式二元论的神秘主义,历史的现象界是本体永恒界的影子和象征,因此永生「不再是末日的盼望。」在约翰的思想中,「教会对基督再来的一切盼望,已经在其现今借圣灵经历基督而赐下了。」因此,约翰福音在时间上与耶稣相距最远,但在主要含意上却与耶稣最接近。
布特曼按存在主义思想,重新注释末世论。他从一些像约翰福音三章十九节,九章卅九节等经文中,称救赎主的降临为「末世事件」、「世代的转捩点」。但他认为约翰彻底丢弃了任何救赎历史的体系及随伴这些体系的末世论,取而代之的是以神话故事形式表达的诺斯底主义的二元论。然而,约翰那先存之神的存有,在历史中成了肉身的神话式观念,并不以字面的意思来表达。约翰把未世性二元论改变成抉择的二元论,约翰用象征图画说明信徒感觉到自己被神寻找、被神认识,而且他自己的存在,是借与启示者的会面而暴露出来。那些有关「来」(约十四3,18,28)的话语,以及「到那日」(约十四20;十六23,26)和「时候将到」(约十六25)的末世论措辞,不是指外在事件,而是指内在事件:「耶稣赢得的凯旋,就是克服耶稣在信徒心中所引起的不悦,而生出信心。」可是,约翰福音重覆出现末世论的话语——「在末日」(约六39 ,40, 44 54;十二48)——并有关身体复活的清楚话语(约五28—29),都「直接抵触」约翰福音第五章的现今复活。布特曼解决这难题的方法是:他认为这些末世论的片断是后来教会编篡添加的,为了使约翰的存在主义式末世论能够符合传统的未来式末世论。
罗宾逊(J.A.T.Robinson)认为约翰福音那非启示文学式的末世论,比符类福音更接近耶稣的教训。他并不跟随陶德那样认为约翰有意修正符类福音的启示文学式末世论。他认为约翰福音表达了更早期的遗传,是与符类福音的遗传没有关连的南巴勒斯坦遗传。符类福音遗传会受启示文学彻底的影响。约翰福音表达的遗传未曾受过这方面的影响。约翰福音的末世论期盼一个日子,包含了耶稣受死,复活,与升天。有关耶稣未来降临的话语不是指『「再」来』,而只是指他来。这就是耶稣有关他降临话语的真正基础。但这降临不是第二次未世论事件,而是正在应验的事件——耶稣在保惠师里降临——的极致完成和实现。耶稣复活为耶稣复临揭开序幕。启示文学式思想,后来把这两项事件分开,并按犹太启示文学重新注释耶稣的复临。
并非所有学者都接受上述这种完全实现末世论的看法。约翰福音和符类福音两者之间的差异,有些学者看作是着重点的不同而已。他们认为约翰的确同样有初代基督末世论的要素。古梅尔(Kummel)用一篇论文来回答布特曼对约翰福音末世论的解释,古梅尔认为未来末世论是约翰思想的基本架构。约翰不是要补足符类福音,乃在陈说符类福音的真正意思。神的荣耀在基督里临在,但只有少数有信心的人才认得。基督和救恩的隐藏性,必定有一个终结,所以救恩的完全显露,并死亡的最终失败,必须有待未来。耶稣来自永恒,是现今神所差来的。他既有过去,有现在,也一定有未来。因此,耶稣复临和末日极致完成的盼望,是约翰思想的基本要素。约翰并不用启示文学式措辞来表达这个盼望,因为他最关注的是个人的未来,不是这世界的未来。
郝尔(W.F.Howard)对约翰福音末世论的探讨非常好。他认为约翰的末世论与神秘主义之间并无冲突。他沿用古梅尔的看法,认为神的荣耀在历史耶稣要隐藏的启示,必定会在将来真正地彰显成全。
巴瑞特(C.K.Barrett)表达了许多英国学者的观点,他说:「 自从郝尔博士的Dale讲演发表之后,不可能再否认约翰福音同时有神秘主义的和末世论的成份。」他认为布特曼剪掉约翰福音中明显的末世论成份,只是借着「使用没有批判性的剪刀。」
穆察理(C.F.D.Moule)曾经发表两篇论文。他认为约翰福音的末世论比一般所以为的「正常」很多。他发展古梅尔提过的主题,认为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的差异,在于约翰福音着重「实现」末世论,而符类福音着重未来末世论,因为约翰比较关注个人的未来,而符类福音作者比较关注整体神百姓的未来。「约翰福音唯一的『实现末世论』是在个人层面上;而这一类『实现末世论』绝无意『取代』未来末世论,只是与未来末世论相连。」
末世论的架构 在十七章,我们曾经详细讨论,约翰思想结构基本上有一双重二元论:上头和下头的垂直二元论,以及现今和未来的水平二元论。水平(末世性的)二元论在约翰福音没有像在符类福音那么明显。三卷符类福音都记载耶稣与富有少年官的谈论,显示永生是神国的生命,而神国乃属于将来的世代(可十17一30)。虽然「今世、来世」这用语出现次数不多,但显然这是符类福音宣讲神国的基本结构。
虽然约翰福音主要着重上头和下头的垂直二元论,但约翰福音也不是完全没有末世性的二元论。正如前面曾经提及,有一句话特别反映这种末世性的二元论:「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约十二25)。符类福音(可八35及其平行经文)也记载同样的话语,只是没有「在这世上」这一句。前面也曾经提过,「这世界」和「这世代」两个措辞有时候是可以互相对换使用。此处亦然。陶德认为「只有约翰福音作者曾赋予以一种显然来自犹太两个世代对比的形式:凡beolam hazzeh(在这世代)恨恶自己生命的,将要leo labb habba(在将来的世代)保守生命,并因此会拥有hayye haolam habba(将来世代的生命)」因此,若说:「在约翰的思想中,一种属灵的、宇宙性的、永恒的层次,代替了那老式的、有两个世代时间顺序的末世论」是不正确的。面对如此清楚的资料,只有两项选择:一是认为这样的一句话是「传统」末世论余留的残迹,不符合约翰的基本结构,甚至与之抵触;二是慎重接受这句话,并承认约翰福音有末世性的二元论,也有垂直二元论。在十七章,我们曾经讨论过,这两种二元论是平行不悖的。
上述观点还有一项证据:就是使用「永远的」(aionios)这字来形容生命。这字有末世盼望的含意。基本上是「将来世代的生命。」
另有一事实显示末世性的二元论:撒但被称为「这世界的王」(约十二31)。类似保罗的措辞:「这世界的神」(林后四4)。此处使用kosmos houtos(这世界),而非更普遍的aion houtos(这世代)。
没有理由拒绝神国的末世性意义。「人若不从上头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三3,5,另译)。约翰福音这句话相当于符类福音的一句话:「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可十15)。在这句话里,神国是现今的实体,是现在就可以接受的,使人有资格进入未来的神国。现今与未来是不可分地相连一起。没有理由不按相同的方式去了解约翰福音那句话。神国是一项末世的福乐。再者,符类福音称那些已经接受神国的人作神的儿子(太五9,45)。
最后,我们要记得符类福音有垂直二元论,也有末世论二元论。天是上面的领域,神的儿女可以积蓄奖赏在天上(太五12;六1,20)。如果说,符类福音有垂直二元论,但特别强调末世性的二元论,我们也可以说,约翰福音有末世性的二元论,但特别强调垂直二元论。
基督的降临 我们已经了解,约翰福音中,耶稣「降临」的观念,比符类福音复杂得多。耶稣论及他复活之后的离开,以及回来。「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约十六16)。虽然耶稣没有用来与去的措辞,但来去的观念是有的。
再者,我们已经推论说,耶稣提及在保惠师降临中再来(约十四18)。有些学者认为这应许是指基督复临;但更简单的解释,是指耶稣在圣灵中降临。
另外一句话的确是指耶稣的复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十四3)。许多解经家认为,这句话和约翰福音十四章廿八节一样,都是指耶稣在圣灵中再来。然而,约翰想以保惠师代替耶稣复临这种说法
不能成立。另一流行的解释是:耶稣在信徒死时来接他到天上自己那里去。可是,耶稣在信徒死时来临这思想并未出现在新约圣经中。最接近这思想的是:司提反看见人子站着迎接他(徒七56),但这句话并不是说降临。陶德承认:「此处最靠近教会末世论的传统说法。」陶德把这句话看作与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三--十八节的话语相类似。这句话表达当时有关基督离开与回来并他的门徒与他重聚的信仰——这信仰在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得到回响。罗宾逊也认为这句话相当于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四--十七节,而这句话是以非启示文学式措辞表达的。他进一步认为约翰福音十四章有关耶稣降临的话可能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节所提及的「主的话」。
这个看法有下面事实支持,耶稣向彼得论及他最爱的门徒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约廿一22)。这句话显然是指耶稣末日的降临,因为耶稣这话传开说这门徒不死(约廿一23)。但在耶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有保惠师的来临。再者,耶稣复临在约翰壹书三章二节,用更传统的措辞表达。陶德认为,约翰壹书的作者不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借此避开了约翰壹书措辞的有力证据。
再者,很难置信约翰会把救赎事件看作是单一而复合的事件,包含耶稣的受死、复活、升天,并(属灵的)复临,就像陶德和罗宾逊等学者所以为的。约翰特别强调耶稣升天是与耶稣复活分开的事件。复活的耶稣吩咐马利亚不必抓住他,因为他仍然和她在一起,还没有从她眼前退去(约廿17)。『但如果一旦承认约翰福音有「耶稣升天」(像路加福音、使徒行传所叙述的),顺理成章的也会有「耶稣再来」。』我们的结论是:耶稣有关在保惠师里临到以及他末日降临的话语,反映出实现末世论与未来末世论之间的张紧状态。
复活 约翰福音有关复活的教训,涉及未来、客观、末世性的事件,也涉及现今、属灵的实体。约翰福音一再强调末日身体的复活,死人将要在永生的丰盛中复活;但约翰福音也论及复活的生命已伸展到现今的世代,并且,人可以在属灵的领域里得到这复活的生命。人现今能够预尝这复活,是因为在基督里是复活与生命。耶稣面对拉撒路的死,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十一25一26)。不论未来的或现今复活的生命,都在基督里;凡相信他的人,虽然身体会死亡,但也要再次活过来;凡因信他而享受现今属灵生命福乐的人,有一天将进入永不朽坏的存在里。
约翰福音第五章廿五节生动地表达复活的生命在现今实现:『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五25,26)。就某些方面而言,所谓将到的时候,已经临在了,而灵里死亡的人可以借着回应神儿子的声音而复活过来。这种有关现在享受未来末日实体的教训,贯穿整部新约圣经的基本末世论架构的另一例证。这个世代和将来的世代重叠,以致仍然活在现今邪恶世代的人,现在就可以实际享受来世的权能与福乐。
我们虽然完全同意上述事实的意义,但我们并不同意陶德所说的,拉撒路的复活说明了永生借着基督是现今就有的,「并且不再是末日的盼望。」按照约翰福音所说的,复活一方面是此时此地主观享受的事,一方面也是末日极致完成时客观的实体。
约翰福音好几处经文提及这种在现今就预尝未来身体的复活。「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六39)。「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六4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六54)。
耶稣曾论及复活是现今属灵的实体,同样一段话中,也最生动地描绘上述的末日复活。耶稣讲完「时候已经到了,凡听见神儿子声音的人都要得生命」之后,他继续说:「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8,29)。这段话清楚说明,凡得享现今生命实体的人,就是那些从死里复活,进入属灵生命的人,将来会从坟墓出来,身体复活。线索是少了「如今就是了」这句话,这句话把前面一段话的复活放在现今;另一线索是加了「在坟墓里」这句话,这句话使本段毫无疑问是指身体的复活。然而,不少学者用了各种方法把这些话的重要性搁置一旁。许多鉴别学者认为这些话不可能是约翰福音作者亲笔写的,因为这些话完全不像约翰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话是教会后来添加上去的,把迥异的观点安插在约翰福音的属灵末世论里头。另外有些学者则灵意化解释这两段经文,但「在坟墓里」这句话使这类解释不攻自破。还有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这段经文勉强混合了两种末世论:约翰福音作者自己的末世论,并当时流行的实存末世论,虽然约翰福音的作者不同意这种实存末世论,但他也不能完全漠视。他只好也收入这类话语,结果就混合了两种不能同化的末世论:一种是属灵的,一种是实存的。然而,两者之间并无冲突;只有实现末世论与未来末世论之间的张紧状态。
要中肯解释上述经文的意义,唯一的方法是承认将会有一将来世代的生命,这生命与现今世代的生命不同。在这种盼望之下,约翰福音的末世论就非常吻合符类福音及其余新约书卷的末世论。生命要在两个阶段里经历到:在现今属灵领域里的生命,并在未来身体复活中的生命。那些回应基督话语的人,可以在此时此地享受永生,而信徒活在地上的时候,使他们得着永生的力量,这同样的力量要在信徒身体死亡之后,在将来的世界中叫死人复活,有更新的存在。
约翰思想中复活的重要性,在下面事实中反映出来:约翰强调,耶稣的复活是真正身体的复活。马利亚显然能够抓紧他(约廿17),似乎可以不让他跑掉。约翰强调,耶稣复活的身体带有十架的钉痕(约廿25—27)。身体复活显然在约翰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审判 正如永生和复活是现今的,也是未来的,审判也可以看作是未来末日的隔绝,也是现今灵性的隔离。审判和隔离根据人与基督的关系。约翰福音十二章四八节肯定了未来末日的审判:「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这句话是末世论的措辞,前胆终结的一日,那时人将要受审判。在这句话里,审判的标准将会是耶稣的话语。登山宝训的结论也有上述相同的思想,耶稣提到审判的日子(太七22),那时人将被摒斥,因为他们只在嘴吧上事奉神,却没有遵行耶稣的教训。分别好人和坏人的思想也出现在有关复活的话语中。那时,行善的要从坟墓里出来复活得生,而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8,29)。义人将要复活享受永生的丰盛;但恶人也要经历复活,为的是要按他们的恶行受审判。
这种未来的审判已经借基督本身伸展到现今;而未来末日的审判,主要是定罪判决的执行,审判实际上是根据此时此地,人对基督本身的反应而定。「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约三18,19)。未来定罪已经决定了,因为他们已经拒绝相信基督。虽然符类福音没有强调相信耶稣的要素,但符类福音也有相同的思想,就是人的未来基于他们现今对耶稣其人及其事工的反应。凡在人面前认耶稣基督的,耶稣基督将要在天上他父面前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他的,他将要在天上他父面前不认他(太十32,33;亦见可八38;路十二8,9)。前面研讨符类福音的时候,我们知道神国借基督临在世界,并且借着耶稣,人面对神的国度,需要为神国作一抉择。若人以信心肯定回应那临在基督本身的神国,他们就能够进入未来末日降临的神国。约翰福音基本上也表达这个思想,虽然使用不同的措辞。相信耶稣的人已经越过了审判;就像他已经在审判的另外一头,已经出死人生了(约五24)。
这种承认审判是现今属灵的实体,绝不容许我们排除末日审判的内涵。「审判的末世意义已经获得结论性的重新注释」,这种说法不正确。同样的,若说这种属灵的审判其实就是先知预言和启示文学所说的「最后审判」,也不正确。未来末日审判并非转变成现今属灵的审判。未来的审判仍然有待未来。反而,这又再一次是新约神学基本末世论架构的例证。今世和来世这两个世代,不再由耶稣复临事件而截然分隔。这两个世代已经籍着道成肉身事件重叠了,以致将来世代的末日经历,已经伸展到现今的世代里,其属灵实体的精髓已经发生了。因此,正如复活那样,审判仍然是未来末日的经历;但审判也是现今属灵的实体,就在于人对耶稣本身及其事工,凭信心或不信作赞同或反对的回应。对那些相信耶稣的人而言,审判实际上已经临到,他们的罪已得赦免,被称为义。对那些不信的人而言,他们的厄运已经确定了,他们的审判是必然的,原因是他们已经看见了光,却又拒绝了光。因此,最后的审判事实上将是执行那早已通过的定罪判决。『「在末日」的末世性审判是……那正在此时此地所发生的审判之最终结的彰显。这审判是按照人对在耶稣基督里赐下的属天呼召及要求的反应之性质而定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