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末世的福音宣讲

    使徒行传记载了早期教会的讲章,是『耶稣的意义』最原始的注释。四福音的结尾是耶稣复活的故事,也简略论及耶稣的升天。马可福音结束得相当突兀。马太福音记述复活的耶稣任命门徒,把福音带到全世界。唯独路加叙述耶稣复活升天之后,继续发生的事:有一小群(一百二十位)犹太门徒,他们确信被钉死在十架的老师的确从死里复活了,他们开始宣讲耶稣是弥赛亚,他们呼喻以色列百姓悔改、回转、信靠那位他们曾钉死在十架的主。起初,这一小群看起来只像犹太教里面的一个教门。路加叙述这个新团契(教会)如何与犹太教分离、又如何伸展到整个地中海世界。教会伸展最重要的器皿,是归主的拉比保罗。我们有不少保罗的作品,足以了解他对『基督的意义』的诠释。因此,我们必须分析使徒行传前面几章,俾了解『耶稣的意义』最早期的诠释,也了解早期教会对教会的看法。资料来源主要是使徒行传的讲章。

拯救的时候 陶德写了一本脍炙人口的书,综合初代教会的讲道成了下列六题目的摘要概述:

    第一,应许成就的世代已经开始。『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徒二16)。『但神曾借众先知的口,预言……就这样应验了』(徒三18)。『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凡说预言的,也都说到这些日子』(徒三24)。使徒宣告弥赛亚的世代已经开始。

      第二、应许的应验是借着耶稣的传道事工、受死、及复活。讲章简略叙述这些事,也从圣经引证这些事的发生,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徒二23)。

      第三、由于耶稣的复活,被高举到神的右边,成了新以色列的弥赛亚元首(徒二33一36;三13)。

      第四、教会里的圣灵,是基督权能荣耀临在的记号。『他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徒二33)。

      第五、弥赛亚世代将会迅速地在基督再来时,极致完成。『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徒三20、21)。

      最后, 布道讲章的结尾往往喻论悔改,接受所赐的赦免与圣灵,并应许救恩,即将来世代的生命要临到那些进入拣选团体的人。『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方我们神所召来的』(徒二38一39)。

      这几点值得详细研究,虽然不必要按照陶德所列的次序。

历史上的耶稣 初代教会布道讲章的焦点,在耶稣的死与复活高升。现代鉴别学者清楚区分历史上的耶稣与高升的基督,并往往认为高升的基督是神话故事,因而不是历史事实。然而,早期教会却不这样看。早期教会的布道讲章,宣讲一位真实的人物、拿撒勒人耶稣的事迹(徒二22)。拿撒勒人耶稣的称呼,在使徒行传前面几章用了五次,其他只在福音书里才出现。再者,他往往被简单地称作耶稣,未加上任何头衔或描述。五旬节那天,彼得论及一位他和他听众都亲身观察、经历而认识的那位。他的生平与作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仍然新鲜(徒二22及以下)。门徒是他遍及以色列全地大能作为的见证(徒十38一39)。最生动的印象是:他是一个被神厚赐大能力的人。

     虽然这些布道讲章与一位真实历史上的人物有关,但耶稣的生平、言论、与作为并不成为布道讲章的主要内容。耶稣的生平、言论、与作为只是人死亡、复活、与高升等事件的背景。然而,我们必须注意,耶稣完全的人性与历史性在讲章各处都视之为当然。

耶稣受难 倘若早期教会布道讲章,多关注耶稣受死,而少关注耶稣生平,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必然是:早期教会宣讲他受死的意义是什么?赎罪的观念为何?这问题的答案反映这神学的原始性质,因从使徒行传的讲章,不可能简明而有系统地陈述任何赎罪的教义。耶稣受死的事实最是重要,并且一再强调。可是,当使徒宣称耶稣受死不是悲剧事件,乃是发生在神的旨意与救赎计划之内,是项宣称隐含一些赎罪的观念。虽然耶稣是被无法之人所杀害,但他的死亡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徒二23)。希律和彼拉多,加上外邦人和犹太人,对耶稣所作的,只能是『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徒四28)。

      最重要的发展,可从使徒所提的一件事实得见,就是耶稣受难应验了『神会借众先知的口,预言基督将要受害』(徒三18)。耶稣受难和受死是他弥赛亚使命的一部份。为什么初期教会把受难归因于弥赛亚职份?旧约圣经并不是这样。当时的人未把以赛亚书第五三章的受苦仆人看作是弥赛亚。主前犹太教并不期待一位受难受死的弥赛亚。耶稣未曾教导门徒说:「弥赛亚必须受许多的苦……」,他乃是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可八31)。弥赛亚是指要来统治(不是要来受死)的大卫宝座上的君王。然而,早期教会相信他的受死是他弥赛亚使命的一部份。

    这问题的线索在:使徒行传开头几章用『仆人』(pais)称呼耶稣,新约圣经别处都没有这样的称谓。耶稣是以主的受膏者,也以神圣仆的身份(徒四26一27)遭受统治者的敌挡和击打。虽然神的仆人被置于死地,但神却荣耀他(徒三1314),兴起(叫他从死里复活)他的仆人(徒三26)。神借这圣仆耶稣的名,彰显他的权能。腓利也从以赛亚书第五三章七一八节耶和华仆人(ebed Yahweh)的卑微,看出是耶稣受难的预言。耶稣是耶和华的仆人(ebed Yahweh)是神的仆人(pais theou),他要成就受苦的救赎使命。早期教会把这些苦害,合作是弥赛亚职份的执行。由此造成仆人职份与弥赛亚职份的特殊结合。弥赛亚耶稣成就了受苦仆人的职任。

      有关弥赛亚职任结合的最佳解释应回到耶稣本身。『耶稣本人接受并完成他的弥赛亚使命(按受苦仆人预言的角度),而使徒的诠释乃照耶稣自己的解释。』诚然,路加告诉我们,复活主清楚地教导门徒:弥赛亚要先受苦,然后进入他的荣耀,这正是弥赛亚的使命(路廿四 26)。

      使徒行传基督论的原始性质,可由下述事实得见:那时基督(Christos)仍未成专名。其中有十四处『基督』(The Christ)显然是头衔(徒二31,36;三18,20等等)。初期的布道讲章,传扬耶稣 是弥赛亚(the Messiah)(徒五42;八5;九22)。有十一处『基督』与『耶稣』连用,但『基督』不作专名用,只是形式结构。彼得告诉犹太人要奉耶稣基督(Jesus the Christ)的名受洗(徒二38;亦见三6;四10;八12)。

      耶稣也以弥赛亚身份将神的国度带到末日极致的完成。『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心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徒三19一21)。耶稣以弥赛亚身份受苦,现在也以弥赛亚身份被高举。然而,他也必定以弥赛亚身份再来,带来末日的极致完成。

      罗宾逊(J.A. T. Robinson)认为:这种末世基督的基督论与高升基督的基督论冲突,而这种末世基督的基督论事实上是早期教会最早的基督论。高升基督的基督论是基督论进化演变的后期。可    是,这种说法在经文面前站不住脚。而且,『路加看着实是令人不敢置信的天真,竟然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基督论放在一起呢』! 

复活的起头 前章我们讨论过,耶稣复活不仅是死尸回复肉体的生命而已,耶稣复活本身是桩末世事件。死人复活属于这世代的末了,并将领进死去的义人,到将来世代的永生里。复活是两个世代的他界点。

      耶稣复活是桩完全意料之外的事件。耶稣复活不折不扣是一桩属于将来世代的事件,却发生在历史之中。耶稣复活也显示:从这世代移转到将来世代并非借着历史末期单一的末日事件发生,而是借两桩事件,头一桩已在历史之中发生。因此,耶稣复活的确已经引进新世 代——弥赛亚世代,将来的世代则仍有待未来。虽然死人复活仍有待末日发生,但借着基督复活,死人复活这桩末世事件已经开始显露、展开。而且已经越过了『中途』。早期教会发现自己活在实现与期待之间的张紧状态中,活在『已经』与『尚未』的张紧状态中。应许成就的世代已经降临;极致完成的日子有待未来。

神的国度 耶稣讲道的主题是神的国度。虽然这主题不是早期使徒讲道的主题之一,但也不完全是不提。路加记载,耶稣在复活之后的一段日子里,继续教导门徒有关神国的事(徒一3)。我们肯定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耶稣教导门徒有关他传讲神国与他受死复活之间的关系。这项教导是必需的,因门徒仍然对神的国度持有国族主义与神权政治的观念。门徒曾经问耶稣:『主阿,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徒一6)。更早的时候,耶稣的两个门徒,曾请求耶稣赐给他们左丞右相的高位,他们期待的是以色列昔日盛况的回复(可十35及以下)。如今,耶稣告诉他们,圣灵恩赐的应许(根据旧约圣经,这恩赐属于新世代)即将成就。他们就自然以为,旧约圣经有关以色列回转归正,并国度回复等应许也即将成就。

      耶稣的答覆,并不断然否认,说神的国度与以色列毫无关系。然而他说,神没有让他们了解他的全部计划。『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徒一7)后来保罗写了三章圣经陈述以色列的被弃和将来的得救(罗九--十一),但耶稣告诉门徒说,他们不必要关注预言计划,乃要在全世界作他的见证。『第六节的问题似乎是他们以前一直燃烧着的期望之最后火花,他们以前一直热切期待一个政治的神权国家,而他们是这国家的首要行政长官。」

    然而,门徒显然依旧期望旧约圣经应许的末世成就。彼得在他第二篇讲章里说:『天必留他(基督),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徒三21)神要按着他自己所定的时候,差遣『弥赛亚耶稣』来完成这项应验(徒三20)。使徒行传三章廿一节复兴的名词(apokatastasis)与使徒行传一章六节复兴的动词(apokathistanai)都源自同一字根。耶稣对门徒的答覆『并非驳斥他们的这种(神国降临)期盼,乃是要除去政治含意,指向属灵境界。』使徒行传三章廿节万物复兴的应许,主要不是指以色列,而是指属天秩序在新弥赛亚创造中复兴。

    使徒行传中早期门徒提到的神,究竟是否指末世的秩序,我们不清楚。有时候『神的国度』实际上几乎变成福音的同义词。腓利去撒玛利亚传讲神国的福音(徒八12)。然而,这句话也连带着『和耶稣基督的名』。在以弗所,保罗一连三个月,辩论神国的事(徒十九8)。他也把他的以弗所传道事工概述为『传讲神国』(徒廿25)。在罗马,他向那些来见他的犹太首领证明神国,但这是指『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徒廿八23)路加概述保罗在罗马的传道事工时说,保罗花了两年时间,『……传讲神国,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徒廿八31)。我们可以假定,这些经文是指使徒以概述形式,宣讲昔日耶稣的信息重点。剩下的一处经文也许是特指末世性的:『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路加使用完全非希腊化的辞语『神的国度』,概述保罗对外邦人讲道的内容。

升天 称呼耶稣作弥赛亚,最值得注意的一次是论到他的升天(徒二36)。路加记载说,耶稣复活后四十天,他吩咐众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降临;然后,『他们正看的时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徒一9)这个耶稣升天的故事,牵涉好些困难。首先,这故事暗示早期基督徒接受『三层世界』的观念,认为『天上』的确在大气层之上的某地方。然而,如果天上解作神的居所)是物质宇宙以外、不同的存在领域。那么,除了路加所描述肉眼可见的升天景象,耶稣没有别的方式可以向门徒表达他离开这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路加不太可能以宇宙论的方式来了解。他在描述耶稣复活显现的终止——『用行动方式宣告终结』。那一朵云彩很可能不是水蒸气的云,而是表明神临在荣耀的云彩。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曾经进入这朵神临在的云彩中,但他没有一直留在云彩里而不离开。耶稣升天的时候,再次进入这朵云彩,并留在那里,与父神永远同在。

      耶稣升天的意义,也引发另一个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耶稣的复活若是身体的复活,就必需升天,因为要耶稣固定留在地上就不太合适;另外有些学者认为,耶稣升天是把他得赎的人性提到天上。可是,上述的观点,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成理。其实不然。耶稣复活与升天,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纯。正如前述,耶稣复活不是回复属地的存在,而是一桩末世事件,是末日复活初熟的果子。耶稣复活是永生在死朽中出现。正如保罗后来所写的,耶稣已经「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后一10)。很有理由相信,耶稣的得荣耀与被高举,是发生在耶稣复活的时候。他被高举是彼得第一篇讲道的主题之一,并与复活相连。『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他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徒二32,33)。

      这个被高举的主题,出现在这篇最早记录的讲章中,也在新约圣经中一再出现。腓立比书第二章的基督论诗歌,其形式与内容很可能在保罗之前。写完耶稣的降卑和受死,跟着便写耶稣被高举,当中并无明显提及耶稣复活或升天。同样的观念也出现在使徒行传第五章30一31节。『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神已经叫他复活。神且用右手将他高举,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在这经文里,耶稣复活与耶稣被高举可以看作单一事件。耶稣高举在神右边的主题,是新约圣经自始至终的重要主题。

      因此,耶稣复活本身很可能就是耶稣得荣耀与被高举。当保罗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十五45)时,他是指耶稣的复活。这相当于复活、荣耀的耶稣,在大马色路上向保罗显现。他在荣光中显现(徒九3)。然而,这不是幻像而已。虽然这次显现有『启示』性质——从神的世界向地上的保罗揭示(加一16)——保罗却把他对耶稣的看见与耶稣向其他门徒的显现同列(林前十五8),虽然他知道他的经历有点不寻常;他是『如同末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保罗仍然从不把他看见耶稣与其他的经历,如三层天的异象混为一谈(林后十二1及以下)。若这分析正确,耶稣以正常的身体形态向门徒显现,就是得了荣耀的基督从天而降,为了叫门徒相信他的确再次活着。我们必须承认,这事有极深的奥秘,因耶稣复活是『本来就不能理解』,因耶稣复活是属天实在的范畴,是另一世界的「历史」事件。但借着复活耶稣的显现,属天的实在,在一定的时间里,可在这个世界看见与理解。』若这分析正确,耶稣升天的基本意义就是叫门徒相信:复活耶稣的显现,现在结束了。他已经回天父身边了。有一处易被忽略的经文,支持这解释,约翰福音记载,当马利亚头一次在墓园里看见复活的主耶稣时,她显然想去拥抱他;但耶稣说:『你不要拉住我,因为我还没有上去见父。……』(约廿17,新译本)。耶稣只是向她保证:他在离开她与其他门徒,回天父那里之前,会有一短暂时间和他们同在。

弥赛亚王 耶稣被高举在神的右边,不折不扣表示耶稣正式登上弥赛亚王的宝座。彼得第一次布道结束前,肯定地说:『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二36)这句话若断章取义,似乎表示耶稣被高举的时候『成为』弥赛亚,就是所谓『嗣子论』的基督论。可是,上下文表明耶稣在世上传道时,已经是弥赛亚。而且,从上句话看来,彼得这句话是指耶稣已经进入弥赛亚使命的新阶段。他现在已正式登上弥赛亚王的宝座。

    彼得引述大卫曾从神领受一个应许;神要从大卫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徒二30)。这应许明显地出现在诗篇一三二篇十一节;但这应许也隐含在撒母耳记下七章十三节,十六节;以赛亚书九章七节,十一章--九节;耶利米书三三章十七,廿一节等等预言之中。因大卫预先看明,将来那位比他更大的儿子,要坐在他的宝座上,所以他也预言弥赛亚的复活。这事件现在已经成就了;弥赛亚已从死人中复活,也已经被高举在神的右边(徒二33),因此能登基坐在神的右边。彼得为了证明这项弥赛亚登基,引述诗篇一一○篇一节;主(耶和华)对大卫的主说,他(大卫的主)要坐在神的右边,直到他的仇敌都被征服(徒3435)。按旧约圣经背景看来,这诗篇是在默想大卫的主,要登上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宝座。诗篇一一○?篇二节可以证明:弥赛亚王从耶路撒冷(锡安)伸出他的权杖,统?他的仇敌。历代志上廿九章廿三节可以证明:耶和华受膏王的宝座可以称为耶和华的宝座。

      换句话说,在Heilsgeschichte(救恩历史)过程中,这些新的救赎事件促使彼得重新注释旧约圣经。因着耶稣的复活与升天,彼得把弥赛亚大卫宝座,从耶路撒冷移转到天上神的右边。耶稣现在已经在大卫的宝座上,登基作大卫的弥赛亚,并且等候他弥赛亚王权的终极完成。这就是彼得最后总结宣讲(『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的其中一个意义。耶稣已经进入他整个弥赛亚使命的新职任。他在世时受膏(徒四27;徒十38),并以弥赛亚的身份受难(徒三18)。但耶稣被高举时,成为新意义的弥赛亚;他以大卫的王者身份,开始他的弥赛亚统治。?

      这种说法牵涉到对旧约圣经预言,相当彻底的重新注释,但不比早期教会全然重新注释神的救赎计划更加彻底。事实上,这是重新注释的基本部份,是救赎历史事件所要求的。如果末世复活的第一阶段已经发生,那么,弥赛亚时代已经开始,弥赛亚的祝福也已经赐下,因弥赛亚已开始他的统治。

      然而,正如福音宣讲的其他末世题目,这里也留有一些未来的东西。他必统治,直到他的仇敌作了他的脚凳(徒二35)。他得胜的极致完成仍有待未来。他现在正在统治;但他的仇敌未完全征服。所以彼得后来论到弥赛亚会再来,成就神曾应许万物的复兴。耶稣是弥赛亚;他现在正在统治;弥赛亚时代并其福乐已经临到。但他正等候未来的得胜;他统治的极致完成,有待他的再来。应验与极致完成:这就是末世福音宣讲里的张紧状态。

人子 根据四幅音,耶稣自称人子。可是,使徒行传却极少使用这称谓。耶稣要以弥赛亚的身份(不是人子身份)再来,带给他百姓安舒的日子,并成就先知所说万物的复兴(徒三1921)。耶稣只被 司提反称作人子,即在司提反临死之前,他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徒七56)。耶稣不是坐着,是站着,似乎表示他站着为受逼迫的门徒作见证。许多鉴别学者主张说,人子不是耶稣的自称,耶稣是以人子来称呼一位末世人物(不是他自己),这个人物要在荣耀中降临,开启末世的神国。初期教会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且被高举在天,教会忆起耶稣有关末世人子的教训,并『认为高升的耶稣就是末世的人子』。因此,最原始的基督论就是人子基督论。早期教会等候耶稣以人子的身份再来。这结论并非根据经文归纳式释经,而是根据新约圣经宗教比较法的应用,也就是说,耶路撒冷教会的基督论必须按犹太人的盼望形成。这样的学者不能回答下列问题:『倘若(如布特曼及其学生)人子称谓真是教会的基督论,而不是耶稣的基督论,为什么教会刻意把人子称谓仅归诸耶稣本人的言论中?』整本新约圣经都没有证据(除了极端形式鉴别学的预设之外)证明早期教会曾经称呼耶稣为人子。

    至于为什么初期教会不再使用人子的称谓,虽然这是耶稣常用的自称,我们只能揣测。最佳的揣测是:在耶稣地上传道事工与耶稣再来之间的时期,人子似乎不是耶稣恰当的头衔。四福音书把人子头衔放在耶稣的口中,是要指明他的降卑、受难、并他在荣耀中的再临。因此,从早期教会的角度来看,『其内涵的一半已经是过往的事实,而另外一半仍然有待未来。我们可以很自然地认为,教会是在Zwis-chenzeit(居间时期),在往返之间;而人子一词对教会又有何相干?与教会更有关系的是『主』这头衔。」

耶稣是主 耶稣的被高举,表示耶稣是主(Kyrios),也是弥赛亚。『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二36)。四福音有几处以主称呼耶稣。马大福音与马可福音的叙述性经文几乎不用这称谓。约翰福音只用了三次(约四1;六23;十一2)。路加福音却用了十五次,似乎是故意把时代提早。耶稣就是那位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主(路七13;十1;十一39,等等)。在四福音里直接称呼耶稣时,较常使用Kyrios(主)这头衔。泰莱(Taylor)认为:Kyrie(主)的呼格只是客套话,就像英语的Milord(即『阁下』),并无任何基督论的意义。可是,这称谓在某些段落似乎带有更深的意义,涉及讲者思想中崇高的敬仰,虽然稍逊于特殊的基督教涵义。这项结论的根据是:Kyrie(主)并非毫无分别地出现在各色人等的口中,通常只限于(虽然路加福音例外)耶稣的门徒和那些呼求超自然帮助之人的口中。

      要了解这称谓的历史,其线索在约翰福音。约翰福音前面十九章的叙述部份,一共只用三次此头衔来称呼耶稣。但最后两章的复活故事,却用了九次。约翰福音的作者觉得耶稣复活之后,可以自由称呼耶稣为主,但不觉得耶稣早期传道事工之时,这称呼为恰当。这表示该头衔属于耶稣作为复活与升天的那一位。

      初期教会的福音宣讲中,早已称呼耶稣为主。使徒行传叙述部份,至少这头衔用了二十次;而且该头衔常常出现在复合名词中——『主耶稣』、『主耶稣基督』、『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不论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为何,这种头衔的使用很可能忠实地表达最早期的讲道。而重要的是,大部份经文出现在使徒行传前半部。

    令人瞩目的是,使徒行传同时使用Kyrios(主)来称呼神和高升的耶稣。这个字几次出现在引用七十士译本对神的称呼(徒二20,21 ,25,34;三22;四26)。使徒行传三章十九节中,Kyrios(主)明显是用来称呼神(徒二39;四29;参徒四24;七31与33)。这用法可溯自七十士译本,它的Kyrios(主)不只是Adonai(主)的译文,也是Yahweh(雅巍,耶和华)这个不可直称的立约之名。所以很奇怪的,这名称同时指耶稣和神。耶稣不只像神那样是Kyrios(主);这名称在实际上可对换的经文中,用来指神及高升的耶稣。五旬节那天,彼得引用约珥书的话,论到主(耶和华)的日子,也论到呼求名的得拯救(徒二2021):而这句话意指呼求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徒四10,12)。耶稣被立为主,而神仍然是主(徒二36,39 )。耶稣既为主,他开始执行一些属天的职任。他浇灌圣灵(徒二33);他成了信仰的对象(徒二21;三16);他赐下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徒五31):他是那圣洁公义者(徒三14);他是生命的主(徒三15);他是祷告的对象(徒四29);他将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徒十42);他站在神的右边,接纳第一位殉道者的灵魂(徒七55,59)。

      要了解Kyrios(主)称谓的全部意义,我们必须走访保罗书信,保罗书信加强并诠释使徒行传的事实。『早期基督教信仰告白的核心是:基督是主』。这事实可惜被英文钦定本的译文所蒙蔽。救恩不是来自口认主耶稣,救恩乃是来自日认耶稣为主(罗十9)。耶稣是主的认信,只能借着圣灵才能宣称(林前十二3)。使徒福音宣讲的核心是宣扬耶稣的主权(林后四5)。基督徒就是那些已经接受基督耶稣为主的人(西二6)。这全部不过是接受基督耶稣为主的人(西二6)。这全部不过是接受并亲自经历神在高举耶稣时已经作成了的事。神已经高举耶稣,远超过任何其他权势和能力;神已经高举耶稣,远超过任何其他称为主的(林前八56);神已经赐给耶稣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Kyrios(主),叫一切膝盖最终都必须在顺从和降服中屈身下拜(腓二9一11)。耶稣『是』主,他被高举,超过一切仇敌的权势,一切权势最终必屈服在他脚下(林前十五24及以下)。基督徒对耶稣是主的认信,就是承认神已高举耶稣,也就是个人亲自降服在他的主权下,接受他的主权。

    这一切都隐含在最早期『耶稣是主』的福音宣讲中,因为耶稣被高举时,被立为弥赛亚,也被立为主(徒二36)。他已成为神借着降服世界上一切反叛权势的那位。这可从彼得引用诗篇一一○篇一节中看出——『主(耶和华)对我主(弥赛亚)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徒二34)这项耶稣作为高、登基的My-rios(主)之统治,是早期福音宣讲的核心。

      许多现代学者否认这种高升基督论溯自初期教会,其中尤以布瑟(W.Bousset)为甚,近期跟随他的有布特曼(R.Bultmann)。布特曼认为初期教会并不以耶稣为Kyrios(主),只以耶稣为末世的弥赛亚或天上的人子。耶稣曾被高举在天,他很快就要再来,要成为末世的人子,要实现犹太人末世神国的盼望。布特曼否认初期教会有任何类型的『实现』末世论。弥赛亚时期完全是未来的事,并将由人子耶稣的再来而开启。教会是一群末世会众,不是因为教会曾经历弥赛亚时代的福乐,而是因为教会是未来末世时代所指定的百姓。初期教会的末世论完全是犹太末世论,这盼望唯一的修改,是确信高升的耶稣会是再临的人子。

      只有当福音从犹太的土地移转到外邦的环境时,耶稣才开始被视为主。这称谓的背景不是旧约圣经(以Kyrios为神的称谓)的希腊文翻译,而是在埃及、小亚细亚、尤其是在叙利亚兴盛的希腊宗教。这些宗教会社奉各种主的名聚集(林前八5及以下),信徒要履行一些宗教行为,好使信徒能与这宗教的神明达到合一,并因而获得不朽。布瑟与布特曼认为,早期教会并不以耶稣为主,直到福音来到安提阿(徒十一19及以下)。在安提阿兴起了一个教会,这教会并无犹太人所谓,有一位末世人子要来开启末世国度的说法。这个希腊教会重新注释耶稣,以他为一位宗教神明,他在教会这个宗教社团的敬拜中超自然地工作。门徒在安提阿首次被称为基督徒(徒十一26),而耶稣也首次被称为主。耶稣已经从犹太人的末世弥赛亚转变成希腊宗教的神明。只在耶稣因宗教混合主义影响而被称为主之后,基督徒才能够按七十士译本的Kyrios(主)来注释耶稣。

    上述这个进化基督论的理论,其『唯一致命伤』来自保罗的祷告:『若有人不爱主耶稣基督,愿他们Anathena Maran-atha』(林前十六22,译自英文钦定本)。英文钦定本把这希腊文译成没有意义的英文。Anathena是希腊文的『咒诅』。Maranatha是亚兰文的音译。 Maranatha可解作maran atha ,即『主已经来临』,也可以解作 marana tha,即『我们的主,愿你来』。Mar亚兰文的『主』。这是圣礼用的术语,一方面祈求主在主餐崇拜中临在,一方面也祈求主再来,建立他的国度。用在哥林多前书十六章此处,是祈求耶稣以主的身份再来,建立他的国度。保罗写信给讲希腊话的教会,这教会不懂亚兰文,但保罗却用了一句亚兰文,这证明了称呼耶稣为mar(Kyrios)(主)可以溯自初期亚兰教会,因此主的称谓并非希腊社会的产物。这句圣礼术语,源自初期教会,早已广泛使用,甚至哥林多人不需翻译,也不需解释。耶稣是希腊教会的Kyrios(主),正如他是耶路撒冷亚兰语基督徒的Mar(主)。因此我们可以结论说,使徒行传二章卅六节正确地描写了初期教会以耶稣为Kyrios(主)的态度。耶稣因被高举,与神同立,所以他施行许多属神的特权。早期教会敬拜神;也敬拜耶稣,以他为高升的Kyrios(主)。此处,初期教会最早的基督论,是三位一体论神学的起头。承认耶稣的主权,隐含承认他本质上的神性。

    这用法的起源最佳的解释应溯自耶稣自己。耶稣最后一次与文士辩论时,曾经提到弥赛亚不只是大卫的后裔而已;他是大卫的主。耶稣意指他自己就是这位属天的主。泰莱是对的,他认为早期基督徒认识耶稣是高升的主,这认识应溯自耶稣本人开始。


This file is decompiled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ChmDecompiler.
Regsitered version does not show this message.
You can download ChmDecompiler at : http://www.etextwiza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