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启示录
导论 启示录旨在揭示末后必成的事,以及神国度的建立。因此,该书最主要的神学就是末世论。书中声明,这是关于即将发生之事的预言(一2—3),耶稣基督的再来是其中心要事(一7)。
然而,此书的解释是全新约中最困难,也最混乱的。历代以来,有不少显然不同的讲解。解释启示录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按照它自己特有的惯例作为正确的见解,不应理会其他的讲解。不过明智的注释者,必先熟悉其他各种的解释法,俾使自己的见解得到修正与净化。
启示录的内容 我们必须以整体的角度解释此书,因此我们对此书就必须先拟个大纲。下列大纲是根据本书的文体架构,以『我被圣灵感动』为根据(一10;四2;十七3;廿一10)。
第一个异象(一9;三22)包括被高举的基督以及他给七教会的信。基督站在七个灯台中(一12f.),象征他监管着他的地上教会的生活。七封教会的书信(二至三)是真实的信件,是写给亚细亚的七个教会的。事实上,当时在亚洲还有其他教会存在,这表示该七教会被选为教会整体的代表。基督在这些书信中的信息,也是对各世代的教会说的。
第二个异象(四1;十六21)描绘天上的宝座,在宝座上神的手中,有七封严封的书卷,惟有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就是神被杀的羔羊,配开此书卷(四1一11)。接着就是三重的七:揭开七印(五1-- 八1),吹七号(八2一九21),倒本碗(十五1;十六21)。而每个印、号、碗所发生的,是象征地上所发生的事。在七号未吹之前,有两大群的人。其一是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集合的一万二千人,在他们的额上有印记(七3),因此他们不会遭受七号所带来的灾害(九4)。另一大群人是没有人能数得过来的蒙救赎者,他们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七9一17),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七14)。
第二个异象的主题是神与撒但的争战。撒但以神话式的大红龙出现,极其凶猛(十二3一4),但它却无法灭绝弥赛亚(十二5)。当它被米迦勒及他的使者战败后(十二7f.),就尽其所能的要毁灭地上的教会(十二17)。为了达到这目的,大龙就召了两个兽(十二17;十三l;十三11),它们就亵渎神(十三6),又使人的心背离神(十三4,14),且逼迫教会(十三7,15)。这兽及其假先知(十九20)得机会达到它们的目的,统辖了全人类(十三7—8, 16一17)。
第三个异象(十七1;廿一8)是大淫妇巴比伦(十七1,5),就是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十七18)。有天使宣布巴比伦的审判, 且加以描绘(十八1--24),接着又有为她的毁灭所唱的赞美诗(十九1--5)。
在第三异象中其余部份,在描绘神胜过邪恶的权势。这凯旋以羔 羊和他新妇婚礼的赞美诗为始(十九6—10),接着是得胜的基督骑马施审判及其得胜(十九11—16),以及兽和假先知的毁灭(十九17一21)。再后,就是与龙争战的胜利。不过大龙不像兽及假先知,马上遭受毁灭。它先是被捆绑,关闭在无底坑里一千年(廿1--3)。在这期间,基督与圣徒,以及复活(ezesan)的殉道者,一同在地上作王一千年(廿4—6)。这被称为『头一次的复活』(廿5)。在这过渡期的国度结束时,撒但(大龙)从监禁中得释,又重新迷惑世人,激动他们与圣徒争战(廿9)。结果撒但也毁灭了,被扔在硫磺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廿10)。接着就是第二次的复活,也就是最后的审判(廿11—15),以及新天新地取代先前的天地(廿一1一8),在新天新地中蒙救赎的人,享受与神完美的团契(廿一3—4)。
最后的异象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就是新妇,亦即羔羊的新妇(廿一9--廿二5)。此书的结尾(廿二6一21),是邀请世人接受神所赐的生命(廿二17)。
解释法 1.过去派解释法:批判学派对启示录的流行解释,成为启示录典型的诠释范例。但这种解释法与下列的次经解释法相似:以诺书,摩西升天记,以斯拉四书,以及巴录书。启示书被称为『灾难时代的册子』,这些启示书是邪恶及逼迫中所产生的。神的子民无法明白历史上邪恶的问题,也不明白恐怖的患难、逼迫为何临到他们。而这些启示就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并且也激励这些受苦中的人,使他们看见神已将这世代交托于邪恶的权势,而他即将插手毁灭这恶势力,且要建立他的国度。这些启示的信息都是针对当代的人说的,决没含有未来的预言,只不过是有人托预言之名,重写了虚构的历史预言罢了。在启示书中所述及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必须从该书本身的历史环境去寻求线索。
这样的解释,假设了启示录出自一间位于亚细亚省的教会,当时在君王膜拜之风盛行下,这教会在罗马手下面临恐怖的逼迫。因此那兽是罗马国君王中的一位,假先知是敬拜君王的异端。作者证实,基督徒虽然可能会因此而大殉难,然而基督即将再来,要毁灭罗马,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
当然,这种解释含有几分的事实,因为启示录必然也是为当代的人所写。但是对于预言实现论者而言,启示录与当代的启示书以斯拉四书没有两样。无论如何,启示录与犹太的一切启示文学有某些显著的差别,而最重要的是启示录是以救恩历史或救赎历史的意识为出发点,这是犹太启示文学中所缺乏的。因此,在启示录中我们一方面会发现当代事件的影子,但我们仍要结论说,犹太启示文学中复杂的象征表号在于表达神救赎计划实现的预见。
2.历史解释法:更正教很推崇这种解释法。他们从启示录发现了教会的历史。他们企图从教会历史中得到明确的事件、邦国、人物,以与印、号、碗等凑合。在这种解释中最重要的鉴定,就是将兽和假先知与教皇制度的政治和宗教活动相凑合。前千禧午派(I.New- ton,Bengel,H.Alford),无千禧年派(Luther,Hengstenberg),或后千禧年派(D.Brown)都有学者采取这种解释法。这观点最大的难题就是,有关启示录中的实际历史前影的轮廓,并无一致的见解。
3.象征或理想主义的解释法:最吸引人的解法之一是,认为启示录仅是象征世上活动的属灵权势。该书旨在使受苦中神的圣徒 ,确信终必得胜,并不含有过去或未来实际事态的预言。米利根(William Milligan)是这派典型人物(Expositor,s Bible)。拒绝此观点的理由是,启示文学的文体,总是以启示的象征形容历史的事件,因此我们就必须相信,启示录也必与其他同性质的书一样,含有这特征。
4.极端未来派解释法——时代主义:这种解释法在许多美国福音派教会扎根,它以时代论为前提,认为在启示录中神要进行二项计划:一为以色列民,另一为教会。所有的印、号、及碗,都和大灾难有关。这既然是『雅各遭难的日子』(耶卅7),因此在定义上就是关乎以色列民,而与教会无关。在第二、三章,教会是在地上,不过,除了廿二16外,以后『教会』这词就不再出现了。因此该派认为,在神宝座周围的廿四位长老,就是被提得赏赐的教会(四4)。因此教会必是在四1之前就被提了,而留在地上神的子民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每支派有一万二千人(七1一8)。这些人在大灾难中传扬『国度的福音』,引领极多的外邦人归向神(七9—17)。罗马帝国在末日要复兴,而兽就是罗马帝国的头。他们也认为,但九27的预言即指这复兴的国度之头。最后七年开始,兽(敌基督)会与以色列建立盟约,三年半后不但毁了约,又反过来在烈怒中逼迫犹太人。启示录中的大争战,发生在敌基督与以色列之间,不是发生在敌基督与教会之间。既然四至十九章与灾难期有关,因此只有二至三章是关乎教会及教会时期。然而,一般对七教会的看法认为,七教会代表教会的七个连续时期,最后一期是背道及灵性冷淡期。然而这样的观点,却为现代主义神学家所唾弃。
5.中庸未来派解释法:此学派认为,启示录描述了神救赎计划的实现,包括审判与拯救两方面。解释启示录最大的难题在于印、号、碗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这难题中,也同时能找到解释此书的门路。约翰看见的是一本连外皮都用七印严封的书卷,放置在神的手中,除了犹大支派中被杀的羔羊之外,受造之物中再也没有人能打开印或启开书卷的。这是该书的主旨。得胜的狮子,就是在十字架上受死的耶稣,惟有他才配得揭开神隐密的计划。
这小册子如同古代的遗嘱,常用七个见证者的印封盖。书中含有神赐他子民的继承权,这继承权以神儿子的死为凭据。圣徒的基业就是神的国。不过,除非邪恶被取消,否则神的国度不降临。事实上,一切邪恶的权势被毁灭这事本身,就是神统管中的恩赐之一。在启示录中有双重的主题:对邪恶的审判与国度的降临。
印虽然一一被揭开,却没有使那书卷逐渐启开,只有当最后一个印打开后,才能揭开书卷中的内容。虽然如此,每当一印打开时,就会发生一些事:第一印揭开时,骑士在全地得胜;第二印揭开时,有战争;接着的是饥荒、死亡、和殉难。第六印要结束这世代,带来主大而可畏的日子,及羔羊忿怒的日子(六16一17)。因此我们看见印揭开之后所发生的事,并不构成这世代的结局,而是渐次地为末日铺路。这架构与太廿四章的模式相仿。太廿四章论到战争、饥荒、及其他的恶事,都只是『灾难的起头』(太廿四8)。此外,得胜的白马骑士也与廿四14吻合,描述福音将会有效地传遍全地。许多注释家觉得,四位骑士属于同一类,而那白马必定是指某种邪恶势力。然而,这骑白马的并不像骑其他马匹者,带来任何灾难,而且在启示录中,白色总是与基督及属灵的胜利有关。如果说,在此段经文中,传福音与灾难连在一起,就不会比太廿四1—14的内容更不协调,况且认为在今世无法通传福音的说法,是不能生效的。事实上,福音必会夸胜。剑(来四12;启二12)与箭(赛四九2一3)都象征神在人类中的工作。在打开五印的过程中,揭发了神在末日前,为救恩及审判的实现所使用的媒介:福音的遗传与战争、死亡、饥荒、殉难等的灾祸。这些现象仿佛是在密封的书中,实现救恩与审判的盼望。
第六印带来了结局。在揭开第七印时,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八1 ),不过第七印揭开了,就使该书卷终于启开,内容也揭晓了。那时没有灾难。虽然这说法符合一本已失传的启示象征学的书(其内容从未明确被人引用过)。然而,由于第七印没有特殊的内容,就表示从七号开始所接着发生的一切,构成了书卷的内容。从此开始揭晓构成实现期的救赎与审判的事件。
我们可以断定,中庸来论对七教会书信的解释,是以这七个历史上的教会,代表整体的教会。而七印则代表历史上的权势,无论这权势维持多久,都是出于神的精细计划,使他在历史中的救赎与审判计划,能渐次推向目标。从第七章开始的事件是关乎未来的事,人类的历史要面对神按他旨意而定的最终判决。
启示录神学
我们不能讨论此书所有的神学,只能分二段概述其中心信息。
邪恶的难题 启示录预见,在人类历史的末期,有一段不算长的时期充满了邪恶。启示录的记载也如同太廿四15ff及帖后二3ff,论到一个邪恶的人物,受撒但的支配,从撒但得权,他要公开亵渎神 ,且要人敬拜他,不能敬拜神。他与教会的争战中,有机会得胜,且要统治全世界(启十三l—10)。另有一个假先知出卖了宗教,勾引众人向兽敬拜,真是助纣为虐,为那恶者助威。这假先知足能将宗教与经济交易联合为一,控制整个社会秩序,使人必须向兽敬拜(十三11—18)。在撒但的控制下,国家神格化了,人必须向其统治者敬拜。启示录以巴比伦描述这背叛的制度,称她为大淫妇。她是以奢华邪恶的物质精神迷惑世上的君王(十七至十八),以致这些君王也背弃基督(十七14),向兽敬拜。
在这短暂的中间期,会发生可怕的殉道事件。人必须在否定基督或死亡两者之间作抉择。结果在许多国家中,会有无数的人因忠于羔羊而殉道(七9—17)。事实上,他们的殉道就是胜利。约翰看见『那些胜了兽和兽的像』者,站在神宝座前的玻璃海上(四6),唱得胜的诗歌(十五1一4)。在人面对永恒命运的难关时,殉道才能胜过这难关。
然而,兽与羔羊为人灵魂的争战并非新事。同样的,撒但对教会憎恨的彰显,也不仅限于末日的事件。启十二章的异象,解释最后大逼迫的情形,是书中最重要的异象之一。约翰在这异象中看见,在人类历史幕后,灵界中属灵势力的争战。教会被描绘为披星戴月的荣耀妇人(启十二1)。她不是地上历史的教会,而是天上的理想教会。因此,就不能直接把她当作以色列或教会,乃是兼容两者。身为神属天理想的子民,她就产下弥赛亚(十二2),也产下历史中实存的教会(十二17)。神天上理想子民的这观念,不是约翰独有的,保罗也提到天上的耶路撒冷,她是地上一切信徒的母亲(加四26;另见来十二22)。并且,启示录最后的异象是天上耶路撒冷的降临地上,但她是基督的新妇,也就是羔羊的妻,或作神的子民(启廿一9—10)。可见启示录生动地描绘大红龙(撒但)竭力要吞灭妇人,称这事为撒但与神子民之间的世纪之战。
撒但企图毁灭弥赛亚,结果却遭挫败(十二4—5),从掌权之处被摔下来。启示录描绘这场属灵的战争为龙与米迦勒之战。从所描绘的字句(十二10--12),我们知道这不是指末日胜过撒但的事件,乃是指基督胜过撒但邪恶的权势。当耶稣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路十18),他是以象征性的措辞,论到撒但的挫败是由于他亲自来到人间,同时也是因为神国的大能已经临到人间的缘故(路十17;参太十二28—29)。由于大龙的惨败,它就益形愤怒,竭力要毁灭妇人。
这异象是以历史的表达方式,描绘撒但如何丝毫不懈地敌对神的子民。当约翰说『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其余的儿女争战』时(十二17),似乎是指地上的教会而言。历代以来教会遭遇了种种苦难,最初是来自罗马帝国的迫害,而末后最激烈的战争,将是敌基督的迫害。教会之所以不断遭受迫害(十二11),是由于龙与妇人在天上争战的缘故。这大龙站在海边向兽求救,要尽最后的余力毁灭神的子民。这兽是撒但邪恶最后一次的具体表现,也是但以理书中四兽的混和体(但七;十三2)。可见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已不断彰显末期所要面对的逼迫。因此,末日的患难惟一特别之处,乃在于其严重性,不过耶稣早已提过了(太廿四21—22)。现代福音派对大灾难期觉得恐惧不安,其实是忘了圣经对教会的教导:殉道总是教会不变的基本特征(徒十四22)。教会必须向基督至死忠心,才能胜过兽,赢得真正的胜利。
忿怒的天谴 启示录中有项独特的记载,即大灾难期,就是人期望神向人类施行审判的时期。这也是七号与七碗的意思。这些号与碗都是象征的表号,表明羔羊与龙争战的最后颠峰时刻,所要倾倒下来的某种审判或灾祸。我们无从知道这些灾难是什么,因所描绘的尽是象征表号。无论如何,这是神久候要倾倒下来的忿怒,使基督的再来得以终成。
有三件需留意的事:遭受灾害者是那些有兽的印记,及拜兽像的人(十六2)。在这最后的恐怖时刻,人必须作抉择:若不跟随羔羊而殉道,就要臣服于兽面对圣洁之神的忿怒。
第二,这些灾难含有怜悯的目的。这些灾难是为了催迫人屈膝悔改,免得后悔莫及。下列经文明显地表明神审判中带有怜悯的目的:九20;十六9;与十一章。这些经文反复重述神忿怒的手,虽重重加在人身上,但是他们仍不悔改归荣耀给神。在极可怖的最后时刻,就是新世代的黎明之前,神甚至在烈怒中还以慈悲怜悯为目的。
第三,有一群受印的人在大灾难中受到掩避,免受神的震怒。在号未吹响之前,约翰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是十四万四千(七1一8)。这些人盖了印,以致他们可以免受神所要降诸兽及其跟随者的灾难(七3;九4)。在最后的时刻,神的印或兽的印,要区别一个人是属于神或属于撒但。
许多注释家认为,这一大群盖了印的人,是指最后蒙救赎的以色列民,也就是保罗在罗十一章所期望的(另见太十23 廿三39)。看来似乎如此,但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事实:这十二支派不可能是以色列民族,因它并不是旧约的以色列十二支派,而且这十二支派除了在启示录出现,并没有在圣经其他地方出现过。其中有三个不规则之处,令人难以接受这些盖了印的人是以色列民族:这十二支派以犹大为首,违反了旧约十二支派的秩序,且但支派被遗漏,却未加解释。此外,它未提以法莲支派,却提到约瑟支派。这两个事实令人认为,约翰刻意以不规则的方式列出十二支派,以表示所谓的以色列,并不是指以色列民族而言。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发现,约翰所指的是属灵的以色列。约翰曾两次指一些人说:『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二9;三9)。可见约翰留意到有一些人是犹太民族,却不是属灵的犹太人,而是撒但所捉弄的对象。因此,一个真犹太人,就不在乎其民族或宗教身份,他必须接受基督的要求,是能视教会为神子民的人。这正是假犹太人所拒绝的呢!
根据这线索,我们可以了解,启七章中的十二支派是指真以色列人,不分犹太人或外邦人,他们都是神的选民。这可能是十二支派的顺序刻意不规则的原因。在此所指的是真以色列人,不是字义上的以色列民族,而是教会。当末日就要来临之际,神子民的额上会盖上印,以致他们可以免受神所要倾倒在兽及其跟随者身上的忿怒。毫无疑问的,约翰会回想到以色列人在埃及时,每个以色列人屋子门上的血印,使他们免去那降在门上无血印之家庭的灾祸。这一大群人历经灾难,却没有遭受神的忿怒。
启七章以两组人从两个不同角度,描绘神同一的子民。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数目:有十二支派,每支派各有一万二千人。神子民的数目是完全的,而且在可怖的忿怒期中,他们蒙神保守而安然度过。然而,从人的角度来看,教会是一个无可胜数的数目,他们是来自各国的殉道者,但在灾难期间,他们要胜利地站在神的宝座前,因为他们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七14)。
国度的降临 启示录以两种音色描绘神国的降临:即邪恶的消除与永生的恩赐。邪恶的消除要经过几个步骤。在十九11—16,显示基督再来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罪恶。这是以古代的战争形式,描绘他再来的光景。他骑着战马,穿着战场上溅了血的战衣。有天上的众军跟随他,但这些天使并未加入战争。他惟一的武器是从他口中出来的利剑,就是他显明的道。没有任何军队能征服这武器。基督就是凭着他的道的能力,胜过邪恶。他将开口说话,且终必得胜。
他先征服兽、假先知、以及凡跟随他们的人(十九17—21)。这场胜仗以象征的方式,描绘血淋淋的大屠杀。他们的最终命运不是在战场被杀而已,且是被扔在烧着的硫磺火湖里。
接着,整个焦点集中在影响兽的大龙。征服者奇异地从现场消失了,由一位从天降临的天使所取代,战胜了那龙。我们以为龙会即刻被扔入大湖里,但这事却被拖延了。大龙先被捆绑且封禁在『无底坑』里一千年。只有到一千年完了,当它暂被释放再度诱惑人敌对基督及圣徒时,才会被毁灭。那时这龙,也就是魔鬼,要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
神国降临的正面观点,也分为几个层次,并非一气呵成的一大事件。最初先有一个为期一千年的临时国度。在这时期,复活的圣徒要与基督一同作王(廿4)。接着就是新天新地永恒的国度。在这两个层次之前,各有复活的事发生。在千禧年国度之前的复活,称为『头一次的复活』(廿5)。有些注释家认为,这次的复活仅限于大灾难期间殉道的人。这些殉道者的确特别地被提及,但是RSV将希腊文约略的表达,处理得很好:『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廿4)。这些复活的人是神所有的圣徒,他们在这时候复活,且与基督一同作王。因为圣经多处应许,圣徒要与基督同享王权与审判权(但七9,22;太十九28;林前四8;六2,3;提后二12;启二26,28;三12,21;五9一10)。第二群人是殉道者,特别是在最后大灾难中殉难的。『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这些人是特别受重视的一群。第三群人是『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印记之人』,这第三群并不在一般的英文译本中出现,但在希腊文的句法分析上,却有所区分。第三群人是指那些度过大灾难的受害者,他们到基督再来时仍然活着。这三群人『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如果第三群人是指活着的圣徒,ezesan这字就包括圣徒的复活,以及帖前四16f和林前十五51f所论及活着信徒的被提。
头一次复活仅限于那份的人,因为『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廿5)。『第二次的复活』,虽未明确指出,却是发生在一千年结束的时候(廿11一15)。这时,其余的死人也复活,要受最后的审判。头一次的复活没有论到审判的事,但是这些第二次复活的,要站在神的白色大宝座前受审判。这些人显然是包括历世历代一切未蒙拯救的人,以及那些在千禧年中死去的人。这审判有双重的根据:人的行为与生命册。人的最终判决要按照各人所行的(罗二6一11),并按照他们与耶稣的关系。
保守派对启示录的解释,面对最激烈的争论问题之一,是关于千禧年的说法。这教义所遭受的抨击,并非在于解经方面,而是在于神学立场。启示录并未说明千禧年国度的神学,因此在永恒的新天新地国度之前,何须有这临时的国度呢?最惯常的答覆认为,启示录只不过是反映当代的启示观,而在基督教神学中所接纳的,是犹太教的国度双重观,即短暂的『弥赛亚日子』及『来世』的观念。不论一个观念背后的历史背景如何,我们仍必须问这观念在新约中有什么神学意义。我们没有什么可推论的余地,因为除了林前十五24ff隐约表示,这是为了要实现基督做王的计划之外,新约再也没有解释为何需要这临时的国度。
原则上,我们不必排斥临时国度的观念,因为新约已颇明显地指明,在教会时代,我们已经开始尝到与基督一同掌权的经历了。基督已是那被高举的主(腓二9);在神的右边作统治者(徒二33—36;来一3,13;八1;十12--13;十二2);且已被立为王(启三21;林前十五24一26);又已将他国度的恩赐赏给人(罗十四17);也将人迁到他的国度里(西一13)。在新约神学的多样性中,统一的中心点之一,就是实现神学与未来神学间的张力。如果现今的世代已经有两个世代的真正重叠现象,以致我们活在这世代的当儿,又同时体验到来世的权能。那么,我们在原则上也不必反对,神在他的救赎计划中,会兴起一个世代,使现今邪恶世代的势力,与来世的权势产生更进一步的交互作用。
事实上,在神学观点上,这就是神国降临的原因之一。基督如今是以主以王的身份身为统治者,但他的统治权却隐藏而不为世界所知,惟独有信心的人才知道他现今的荣耀。对世界而言,基督的统治是潜在的,是未被察觉的。不过,与他的显现相对比之下,他正在统治中,而且『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林前十五25)。然后,他就要公开作王,带着荣耀与大能,使普世都知道他是主(腓二10--11)。
来世将为父得荣耀的世代,不是基督作工的世代。当基督作王,灭绝了一切敌对的势力后,他会将国度交与父神,他自己最后也服于神,『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林前十五27f)。如果今世是基督掌权与荣耀的隐藏期,来世是父统管万有的统治期,那么千禧年国度特为基督荣耀的彰显期,那时他要向世人显明他的统治权。这权柄他今已拥有,但系隐藏中,而且最终他还要将这权柄交给父神。
基督暂时的掌权还有其他根据。在这中间阶段,撒但被捆绑封禁在『无底坑』中(廿2—3),因此他不能诱惑世人。在这无比的公义时期结束时,撒但从监禁中得释放,再一次到处迷惑世人( 8节)。虽然基督已经统治人类千年之久,人心却仍响应撒但的诱惑!
圣经多处提及神审判的公正与公义(罗三4;帖后一5—6;提后四8;启十六5,7;十九2;彼前二23,尤其罗二1一16)。并且,神十分注重以公义审判对待人,『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罗三19)。如果在历史中,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是由神的智慧所统治,那时的一切邪恶已被制服且公义昌行(若在基督的政权下,有一段社会、政治、经济都以公秉政,人人安居乐业的时期),若在神最后审判之前,神赐给人一个尽可能达到完全的社会环境,却在这公义的时期结束之后,事实证明未重生者的心仍是敌对神的,那么,在白色大宝座的最后审判中,在神荣耀公义的宣判下,每个人的口都要塞住,无言以对。今天,有些神学家强调,在神的爱之下,地狱必须在每个人面前撤退,因若有一个灵魂至终灭亡了,神就不能成为一位公正和公义的神。现代人对永恒的惩罚观念,极为反感。我们实在需要为神审判的理由辩解,同时也要显明神无限的爱。神『坚决不让步的爱』,决不能变质而成为姑息罪恶的情感作用。千禧年国度公义的政权,是最后大审判的背景,以致当神宣布恶人最终可怖的结局时,可以证明他所采取的行动是应该的,他的审判 也是公义的。
神国最终要以新天地出现(廿一1ff),而揭发了圣经始终提及的创造神学。旧约的先知以蒙救赎的世界描述神国(赛十一6--9;珥三18;摩九13—15)。在旧约中,甚至也以新天新地形容神国(赛六五17;六六22)。不过在旧约中所谓的新天新地,并非完全的境地。因为以赛亚仍提到罪与死亡(赛六五20)。虽然这些预言有待渐进启示的澄清,然而,它却含有一个基本的神学概念:即人至终要归宿于土。人是受造之物,神创造世界成为人存活之处。正如人的救赎按肉体而言,需要身体的复活,同样的,对于物质世界的救赎,也需要一个更新的地,成为一个完美的生存之处。人永远是神的受造物。虽然关于永世的新景象,新约所启示远比先知所看见的更丰富,然而,新约却未曾越过人是受造物的神学观点。耶稣曾提到世界的复兴(太十九28),保罗也论及受造之物得赎的事(罗八20一21)。启廿一以新地作为最后的启示术语,表明这救赎将如何发生。虽然复活的身体与今世的肉体大有差别,我们仍说这是身体的复活。同样的,虽然来世的确是一个新地,我们仍可以说是受造之物得救赎。
新地是救赎的最终景象:『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启廿一3)。神要作他们的神的这一事实,是整个救赎历史中,神与他子民立约的中心因素。耶和华必为他子民的神的这概念,是神与亚伯拉罕(创十七7)、摩西(出六7;申廿九13)、大卫(撒下七24f.)立约的不变元素,这也是未来国度中,神应许要建立之新约的不变特征(耶卅一1,33 ;结卅七23;卅六28)。这约的应许终必在来世的新地中全然应验。
新地的中心是圣城耶路撒冷,它被描绘为披戴着华丽珍宝的羔羊之妻(廿一9—11)。这圣城的描述极象征化,居民包括旧约与新约中蒙救赎的人(廿一12,14)。城中没有殿,因为再也不须要仪式礼仪为媒介了,神要直接与他的子民同在(廿一22)。也再没有疾病与死亡(廿二1一2)。最重要的话是『他们要见他的面』(廿二4),这话也涵盖了一切其他的恩赐,是救赎的目标。没有人会看见神,惟独那独一的中保将认识神的知识赐给人(约一18)。当基督完成了他的救赎使命后,蒙救赎者将享受福象之荣,亲睹圣颜。他们要看见神,其他的一切都成为次要,都已包涵在这最大的恩赐之内了。
于是,圣经结束了,以一个蒙救赎的团体居住在新地上,以一切的邪恶全消除,而且以神与他百姓的同住结束了。这就是漫长的救赎历史的目标。Soli Deo Gloria!惟神配得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