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本福音中,不大强调宣教的事业。他描述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君王,其家谱追溯到亚伯拉罕和大卫。马太福音第二早第一节说:「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他注重基督对犹太人的使命,而不是对外邦世界的使命。 这是可以理解的。保罗告诉我们:「按着肉体说,他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罗一3)。所以他要「生在律法之下」(加四4)。他按着律法受割礼(路二21)。按着摩西的律法,当马利亚满了洁净的日子,他们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献给主(路二22)。约瑟和马利亚照主的律法,办完了一切的事,就同加利利的拿撒勒去(路二39)。从此,他活在律法之下,也死在律法之下(加三13)。在他的教训中,他高举律法,尊重律法。他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他警告其门徒,「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太五18)。 外邦最大的使徒保罗说:「基督是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罗十五8)。耶稣告诉撒玛利亚妇人说:r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约四22)。在推罗西顿的边境,耶稣对迦南妇人说:「我奉差遗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五24)。他公开的事奉,多数是限于巴勒斯坦,特别是在加利利地,专对犹太人。当他差遣十二使徒第一次去传福音时,他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5-6)。 上帝的受膏者弥赛亚,他首要的责任是对以色列人,这是正确的。因为「那儿子的名份,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罗九4-5)。但他们不承认他,又拒绝他为他们所建立的国度。「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一11)。 为了证实他的弥赛亚受膏者的职份,他行了许多胜过人力、魔鬼势力和自然界力量的神迹。虽然他行了质量俱佳的神迹(约十五24)。但仍不能感化犹太人悔改(太十一20-24)。因此他责备那些他常行神迹的城市说:「哥拉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哪,你有祸了!因为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太十一21)。 这就划出他与以色列人关系的转拆点。「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太十六21)。接着:耶稣用二个儿子(太廿一28-32)。凶恶的园户(太廿一33-35);及娶亲的筵席(太廿二1-14)的三个比喻公开正式地拒绝以色列人。并警告他们,国度要由他们中间转移到别的民族中去。这些仇敌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因此他们就计划如何杀他。 当这些事一一实现时,我们就看出,耶稣基督从开始时就是朝向普世宣教的计划,只有他自己和少数蒙拣选的人知道。耶稣向普世宣教事奉的生活,可以从几方面来讨论: 一、道成肉身的目的 新约圣经清楚教导我们,道成肉身的三方面目的: (一)第一个目的:启示上帝是父亲 约翰福音对这个真理非常清楚。「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4,18)。主耶稣自己也说了同样的话:「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是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十四6-7)。 (二)第二个目的:是要败坏恶者 人类不但是在罪恶捆绑之下的罪人(罗七14-20),也是被黑暗国度所掳掠为撒但的奴隶(太十二25-29)。所以一个罪人在从罪的权势拯救出来以前,必须先攻破撒但的国度和挫败它的权势。使徒约翰在其第一封书信中说:「上帝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三8)。这是他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工作。「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隶的人」(来二14-15)。保罗在歌罗西书二章十三至十五节也说同样的话。 (三)第三个目的:不单拯救犹太人,也要拯救全人类 「神受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三16-17)。约翰在其书信中又说:「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约壹四14)保罗极力主张「基督是替众人死」(林后五14)。耶稣自己也宣告他的死是要吸引万人归他「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时,就要吸引万人归我」(约十二32)。他又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舍己,作多人的赎价」(太廿28)。保罗又进一步说明「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西一20)。 二、基督降生的环境 路加记载耶稣降生的情境只简短的三句话「她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路二7)。耶稣的降生平庸无奇,与常人一样,不像佛陀和老子有许多神奇的故事。 这简单的降生事件,却包含着二项重要的意义。在著名的马利亚颂中,他以神我的救主为乐开始,而联系到神在创世记十二章一至三节对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参路一46-55)。撒迦利亚在其儿子施洗约翰出生时,预言神的救赎,也联系到神对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参路一67-79)。 福音书第一次记载大喜的讯息,是主的使者向牧羊人报导基督的降生:「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讯息,是关乎万民的」(路二10)。天兵与天使的颂赞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二14)。 当耶稣在圣殿被献与主时,西面称颂神说:「我的眼睛已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二25-32)。弥赛亚不但是以色列人的荣耀,也是外邦人的光。马太福音虽然最初的读者是犹太人,但也记载外邦人的东方博士。 三、基督的生平和事奉 因为弥赛亚的应许是给以色列民的,所以耶稣基督生为犹太人(罗一3) ,被称为大卫的子孙(太一1)。然而,他有几年在埃及过逃亡的生活。当他回来时,他住在加利利山脚的拿撒勒小镇。那里有罗马百夫长建造的会堂(路七5)。他多数公开的事奉是在加利利地(太四15)。那里是没有出过先知(约七52),也没有出过受膏者(约一46)。 耶稣与其他犹太的爱国份子不同,他不受激烈成见的束缚。犹太人不与撒玛利亚人来往,这并不拦阻他向撒玛利亚人传道。他坦然公开地向撒玛利亚妇人谈道,供应他生命的活水。他又住在那里二天,带领许多撒玛利亚人悔改信他(约四39-43)。 有一次耶稣医治十个患麻疯的人,其中只有一位撒玛利亚人同来归荣耀给神(路十七11-19)。有一次耶稣要经过撒玛利亚上耶路撒冷去,该城的人拒绝接待耶稣及其门徒。两位极端的门徒雅各和约翰,提议要用火焚烧该城。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九55)。 耶稣也越过撒玛利亚之地,前往罗马统治的外邦人中去作医治的工作。马可告诉我们蒙主医治的人中包括加利利、犹太、以土买、约但河外,并推罗西顿的人(可三7-8)。马太报导说,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加利利和低加波利等地(太四一24-25)。 根据四福音的记载,最少有三次外邦人蒙医治的事。第一次是迦百农百夫长之仆人(太八5-13)。耶稣称赞说,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也没有遇见过。第二次是在格拉森被群鬼附身的人(可五1-20)。我们说他是外邦人,因为他是住在外邦地带。当地的人养猪,这是以色列人所禁止的职业。另外他称呼耶稣是「至高上帝的儿子」而不是「大卫的子孙」。第三次是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经过一段的对话后,因那妇人的信心,他的女儿得着医治(太十五21-28)。 四、基督的教训 远在耶稣公开在加利利工作之前,施洗约翰曾传海改的洗礼,为主预备道路。神的信息焚烧他的心,叫他大声疾呼全国悔改,预备弥赛亚的来临。他警告他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单作亚伯拉罕的后裔是不够的,当有与亚伯拉罕一样的行为才能表称义。否则,「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太三10)。约翰在这里向以色列人提出最后的警告,岂不包括神对外邦人的旨意么?明显的包括在内。 (一)人子的荣衔 耶稣在世时最喜欢用的名称不是「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而乃是「人子」。苏格拉底永远是希腊人,西塞罗永远是罗马人,孔子永远是中国人。但主耶稣永不认定自己只是某一种族的人,因为他是天地的主,是全人类的人。所有的人类都是从地上来的,只有他是从上面来的(约八23)。因此他永远是超越文化和历史的,所以他的使命和信息永远是全球性的。 布拉奥在其「教会的宣教本质」一书第六九面中写道:「我们只有从耶稣弥赛亚的宣言之中,才能看出他对列邦所应许的救恩。他自称为「人子」是从但以理书七章十三节来的。那是一个统治全世界的弥赛亚衔头。当耶稣在以色列人中服事时,他弥赛亚的性格常是隐藏的。耶稣以人子的身份表现其弥赛亚职位的性格,是在一该亚法审判时,与复活之后,才第一次清楚显明出来」。 在耶稣的教导中,他很清楚说明基督宣教事业的普世性。他在拿撒勒会堂的第一篇信息就引用以赛亚书六十一章弥赛亚的预言,并说这话今日已应验在他们中间(路四16-21)。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但当他引导旧约二个著名外邦人的故事:撒勒法的寡妇和叙利亚的乃幔来解释他的信息时,会堂的人因为这「异端」而怒气满胸,起来撵他出城,并要将他从山崖推下去。 (二)世界的意义 在约翰福音中我们清楚看出耶稣的宣教范围是全世界性的。「世界」这个辞用了七十七次,且多数是耶稣使用的。「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约一10)。施洗约翰指着他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撒玛利亚人承认他不但是以色列人的弥赛亚,也是全世界的救主(约四42)。 最清楚不过的是耶稣自己说:「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三17)。他自称是「世上的光,并应许那跟从他的人,永远不在黑暗里走」(约八12)。他又宣告说他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他所赐的粮,是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六51)。关于受难,他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归我」(约十二32)。他应许要差圣灵来,当圣灵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当他为门徒作最后的祷告时,他说,「让世人藉着门徒的见证,可以认识独一的真神」(约十七3,21-23)。 符类福音书中清楚记载耶稣传福音的广大工场。虽然他工作的范围大部分只在犹太人中间,但他对外邦人的信息与犹太人的信息却是一样的。他的原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他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太四4)。「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六24)。「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二27)「人能拿什么换他的生命呢」(可八37)。 他论到麦子与稗子的比喻时,他说「田地就是世界」(太十三38)。这世界不是单指巴勒斯坦,也是指整个罗马帝国。当他洁净圣殿时,他趁机提醒犹太人,神的殿不单要成为犹太人祷告的殿,也要成为万国祷告的殿(可十一17)。关于外邦人是他的羊,他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出来,他们也要听见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十16)。这明显地指出,当他死、复活之后,外邦人要听见并接受神恩惠的福音,而成为他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在耶稣著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其深长的意义,乃是撒玛利亚人的慈悲、心肠比祭司和利未人更大(路十25-37)。 (三)神的国度 从马太福音四章廿三节至使徒行传二章三节止,基督教导的中心就是神的国。但他对国度的概念与以色列及门徒国度的概念大不相同。他们对国度的观念只局限在巴勒斯坦小领土上建立地上的暂时的国度。这思想可以在耶稣升天之前,门徒问耶稣的问题中看到:「主阿!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么?」(徒6)。他们企望弥赛亚是个政洽人物,要拯救他们脱离仇敌(路一73-74),而不是一位受苦的弥赛亚要拯救他们脱离罪恶(太一21)。 在耶稣的事奉中有两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一是他差遣十二使徒时的指示;另一是他对待迦南妇人的拒绝。 他指示十二使徒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5-6)。我们必须记得,这第一次的差派是特殊的使命与有限度的目标。他必须有某一处作开始,当然他选自己的百姓开始,且为期不长。以色列的城邑,他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太十23)。因此当时没有差派门徒到普天下的目标,又没有对全人类的信息。传弥赛亚国度的信息,必须先传给神立约的子民。如果他们拒绝国度的信息,那么他们就丧失「约」和「应许」的优先权。他们不但拒绝国度,且又杀死君王。那时,他就吸引万人归向他(约十二32): 巴特尔(Karl Barth 1886—1968)在其「基督宣教神学」解释太廿八18-20的研究第五十六面中说:「为什么耶稣在得着权柄能力(太廿八18),并弥赛亚尊称(太十六20)之时,仍然隐藏那普世性的新会社?明显的,在耶稣死以前,历史上的以色列人仍未跑完他们的路程,他的生命尚未成为多人的赎价,许多的事尚未准备就绪,筵席尚未排妥,客人也未请到,以色列人对末世的使命尚未准备好,因为这一切都未完成,所以耶稣明白他眼前的使命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 耶稣处理迦南妇人的事,在其服事记录中是最令人惊奇不解的。表面上看来,耶稣对妇人所说的话与他的性格完全相反。如「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妇人说,「主阿!不错,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十五26-27)。当妇人有这么宽大的反应后,主就立刻成全了她。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罢。从此,她的儿女就好了」(太十五28)。 马可福音七章廿七节加上一句重要的记录:耶稣对她说,「让儿女们先吃饱」。这句话使整个事件有不同的意义。明显的,耶稣的宣教使命是包括外邦人,不过那是时间的问题。 在旧约神与以色列人立约,一切的福气都要赐给他们。但也有一些例外的事,如撒勒法的寡妇,叙利亚的乃幔,与尼尼微城的人民。(虽然约拿没有传福音)。 哈尔曼(A.M.Harman)在其「耶稣思想中的宣教」一书第一四O面中写道:「在耶稣向犹太人的宣教事工中,虽然有一些如上述的特别个案,这是因为他是旧约时代最末后的使者。他最初的事奉虽然是向犹太人,但也显示他怜悯外邦人如同怜悯犹太人一样。当神应许要赐福亚伯拉罕时,已告诉他,要他叫外邦人得福。但这是对以色列人的一种警告,如果他们不结果子,国度就要从他们身上拿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国民」。 五、复活后的教训 耶稣的受难和复活是他工作最大的转拆点。这两件事在人看来是件意外的,但其实是神原来的计划(徒四27-28)。耶稣从开始工作时,就非常清楚他要「死」,只是「时候」未到(约二4;七30;八20)。后来他也知道「时候到了」(约十二23;十三1;十七1)。基督受难对门徒来说是件极沮丧的事(路廿四21),但复活却带给他们极荣耀的胜利(西二13-15)。从此,他不单再是拿撒勒人耶稣,他也是生命的主(徒三15),荣耀的主(林前二18),是独一权能的万王之王(提前六15)。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他了(太廿八18),包括赦罪的权柄(徒五31),赐生命的权柄(约十七2),和审判的权柄(约五;22徒十七31)。 他的死和复活成全了永远的救赎(来九12),救赎全世人的罪(约壹二2)。现在耶稣基督「是全世人的救主」(约壹四14),也承受万有(来一2)。为了报赏他生命绝对完全的顺服,神将他升为至高,坐在他的右边(腓二9-11;来一3),「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弗一21)。父神对神子说:「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诗二8)。 当耶稣颁布大使命给门徒时,他心中非常清楚诗篇第二篇的应许。所以他肯定地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十六15),「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廿八19) 大使命是记载在四福音和使徒行传第一章。它以五个不同的格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所我们不需要去讨论五个不同的格式问题。在耶稣复活与升天之间,他用四十天与门徒同在,在这期间,他更进一步指导门徒关于国度的事(徒一3)。大使命的指示当然是当时的主题。第一次是在复活节(约廿19-23);最后一次是在升天节(徒一6-8)。 有许多的理由,教会必须进行普世传福音的事工,但最主要的还是主耶稣的命令。史托特(John R.W.Stott)在其「大使命:一种族,一福音,一使命」一书卅七面中说:「今日我们去传福音,并不是因为我们要。我们拣选,或我们喜欢去传福音,乃是我们被命令去作。那复活的主命令我们要『去』,要『传』,要使万民『作主的门徒』,这对我们已够清楚了」。 主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也是带领全世界信而顺服部队的总司令(罗一」)。大使命是颁发给历代教会前进的命令。大使命是教会首要的责任,当教会不再成为宣教教会,他就是否认了他的信仰,违背了他献身的初衷。 大使命最早是以一句最简单的话宣告的:「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廿21)。教会向普世宣教的事业不是新花样,乃是延伸基督的使命。基督是神的「道成肉身」,教会是基督的「道成肉身」。耶稣基督与教会同在(太廿八20),住在教会之中(西一27),藉着教会工作(可十六20)。教会的使命就是延续他的使命。逼迫教会就是逼迫基督(徒九4)。在宣教事业上,教会,基督,父神是结联在一起的。主耶稣说:「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太十40)。 如果我们的使命是延续基督的使命,基督使命的格式要成为我们使命的格式,那么我们当问:「神怎样差遣基督?」在他的使命中有三件事是必须成为我们执行使命的原则: (一)认同的原则 虽然基督是「圣洁,无邪恶,无珀污,远离罪人」(来七27),但在他的事奉中,他是谨慎地,郑重地与罪人在一起。为了成全施洗约翰的使命,虽然他知道自己没有需要悔改的罪,但他仍然接受悔改的洗礼(大三13-17)。因他与税吏和罪人为友,而叫文士和法利赛大失所望(路十五1-2)。在十字架上,他是被挂在两个强盗之间(路廿三32-33)。那要献身与基督教宣教的人士,必须以基督的心为心,并甘心作他所作的事(腓二5-9)。 (二)事奉的三个方式:传道、教导、医病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太四23)。神所造的人类是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合一体。当人坠落时,这三部份也完全坠落了。因此也都包括在救赎的范围之内。主耶稣不是单救人的灵魂而不同时医治人的身体和思想。他承认他来是要毁坏撒但的国度,包括忧伤、痛苦、疾病和死亡(太十二22-29;来二14;约壹三8)。所以他施行全人: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医治。当一个人在这三方都得医治时,他才完全得到痊愈。因此今日的宣教运动,不是单单建立教会,同时也进行医院和学校的工作。这三种都结合在宣教的计划中。 (三)圣灵的能力 当耶稣受洗的时候,圣灵彷佛鸽子降临在他身上(太三16)。这特别膏抹是预备他公开的事奉(路四18)。他靠圣灵的能力「周游四方行善事,医好几被魔鬼压制的人」(徒十38)。他藉着圣灵在十字架上将自己献给神(来九14)。他藉着圣善的灵之大能从死里复活(罗一4)。如果耶稣宣教事业从开始到末了都要倚靠圣灵,那么我们的宣教事业就更要紧紧倚靠圣灵的大能了(徒一8)。 六、大使命 马太福音廿八章被引用作为大使命的根据为时最久,也最著名。它起于一个宣告,接着一个使命,最后以一个应许为结束。 耶稣开始时宣告他已得了天上地上一切的权柄,这是宣布他已被父神高举,得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崇高地位(约十七1,5),也承认他在肉身为人子时的顺服(腓二5-11)。藉着在十字架上的死,败坏了撒但和它的差役(西二15)。藉着复活他败坏了死亡的毒钩和坟墓的权势(林前十五55-56)。在年代上,离升天还有一些的日子,但在他的意念中,他认为这救赎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他坐在至高者的右边(来一3)他成为宇宙不再更替的统治者。万有都服在他的脚下。现在他是教会的元首(弗一21-23),万世之王(启十五3-4)。没有一种权力——不论是人间的,魔鬼的,自然界的,或超自然界的——都要绝对服从他的统治。 他现在是世界的主宰和救主。他以自己的宝血救赎他们,所以万人都当属于他,信服他。因为他已败坏撒但的权势和今日邪恶世界的体系,所以万国都当服从他的统治,遵守他的律法。他是宇宙的主宰,普世的基督。不久全人类(罗十四11),万国(启十一15),都要来归顺他(诗二7-11)。 根据上面的亮光,耶稣宣布了他的大使命,因此他用「所以」。教会全球性的宣教事业是根据于他的位格和能力。基督普世性的主权与教会全球性的宣教事业必须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没有基督普世性的主权,那么教会全球性的宣教事业,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如果没有教会全球性的宣教事业,那基督为普世的主摘在不过是教会的口头禅。基督不是单单作犹太人的弥赛亚。基督教不是单单为西方的宗教。全世界东方或西方的人民,不是来加入我们的阵营,乃是来跟从他! 大使命的四个要字 在大使命中有四个重要的字:「去」,「作主门徒」,「施洗」,和「教导」。 (一)去 平常我们说「去」是命令式的动词,是基督最后命令的典章。其实这种说法不正确。「去」字不是命令式的,乃是一次完成的分词(An Aorist Participle)可译为「去了」,或「你已去了」。在这词中没有任何强迫或压力的意思。耶稣不需要命令门徒进入世界。因为不久之后,他们在罗马帝国的疆土中都要遇到逼迫,且从中学习功课。这与后来发生的事件完全吻合(徒八4;十一19-21)。地理上的据点并不重要,主要的,无论在那里,人民都盼望基督徒成为地上盐,世上的光。 不久之后,早期的基督徒就分散海外各地,多数住在城市里,在那里他们生养儿女,与异教徒一起贸易经商,基督徒的温柔、圣洁、正直、喜乐等品德慢慢地发出光芒。他们的生活有了味道,福音的感力不久侵袭整个社会。到主后二百年,基督徒已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阶层。特上良在其「护教学」第卅七面写道:「我们虽是新的一群,但已渗透到帝国的每一角落.各城市,各海岛,各村庄,各市镇,各市墟,即使军营,部落,王宫,议会,法庭,除了庙宇之外,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基督徒的踪迹」。 (二)主的门徒 「作门徒」这是马大福音的大使命中唯一用命令式的一个字。通常这个字是名词形态。但这里是以动词形态使用的。在希腊文中只用一个字,应当译为使万民「作门徒」。 作门徒,不是新的观念,多年前耶稣己经呼召他们跟从他,作他的门徒。他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四19)。当门徒参加耶稣公开的事奉中,他们知道门徒的正确意义。他们跟从主三年之久,门徒的训练时期已过了,现在主快要升天去了,他们要独当一面。 作门徒不是单针对以色列人的事,乃是对「万民」的事,因为世界是藉着他造的(约一3),也是他所救赎的(约三17),所以世界应当属他。现在门徒的责任,就是赢得世界归向基督。 门徒是基督的使者(林后五20),他们要运用他的能力(徒三12-16),奉他名的权威行事(徒三6;四10。无论他们到那里去,他们都要宣告一新时代的来临。「在从前的世代,神任凭万国各行其道」(徒十四16),但如今他「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十七31),并「承认耶稣基督是主」(腓二11)。 (三)施洗 「施洗」与「教导」二个字有需待考。这二字是否都是分词?然后才能明白是否是命令。其实这二字都是作门徒的方法。 新约注重教导过于施洗。耶稣从事广大的教导,但将施洗的事交给他的门徒去执行(约四2)。保罗花大部分的时间教导(西一28)对施洗的事只占小部分的时间。他也将施洗的事交给他的门徒去作(林前一14-16)。(这里无意轻忽施洗的重要性)。 在新约中有二种的施洗:水的洗礼与圣灵的洗礼。信徒藉着洗礼的形式归入基督,成为基督与教会的一个肢体(林前十二13)。这是属灵的,看不见的,不能取消的,和无错误的措施。但这不是人藉着水的洗礼所能达到。 水的洗礼是从人心的改变到生命改变的一种象征。藉着有份于基督的死,将「旧我」与「基督同死」;藉着有份于基督的复活,使信徒有新生的样式与基督同活(罗六1-6)。洗礼是表现过去的已成为过去,而接受应许新生命的来到。 洗礼是一个公开的礼仪,表明新信徒公开承认自己与基督的同在,并向世界承认他与新的君王结联在一起。在新约中没有秘密的信徒。承认基督是在人面前的事(太十26-33)。亚利马太会一度作个秘密的门徒,但当他背上十架的时候,他就结束了那秘密门徒的日子(约十九38-40)。 (四)教导 教导是作门徒的第二种方法。在大使命中对那些婴孩受洗或全家受洗的人,在受洗后他们就需要真理的教导。但对那成人受洗的,是教导在先,施洗在后。 有一件事是必须清楚明白的:受洗是一次的措施;教导是无穷无尽的。在新约中,教导在洗礼前后都要进行的。在五旬节彼得教导听众,后呼召他们悔改受洗(徒二38)。腓利门埃提阿伯的太监,「你所念的,你明白么?」当腓利将耶稣的福音告诉他后,他才领受洗礼(徒八26-38)。 施洗并不停止教导。主耶稣对那些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约八31-32)。在主耶稣升天后,教导与学习仍然是要继续进行的。因为主耶稣说,「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真理」(约十六13)。早期的教会是「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徒二42)。保罗是一位伟大的宣教士,但他大部分的宣教工作是教导。在他晚年时,他说:「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西一28)。教导的工作是要常常进行的,「直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 在大使命中有关教导的事,有二点必须注意的 第一,门徒要教导的,是包括一切主所教导他们的 即使是那些叫门徒为难的话(约六60)。不单包括(约三16;大十一28)的话,也包括太十37-39;可九43-50的教训。它不但包括路十五11-32浪子的比喻,也包括末日审判的比喻(太廿五31-46)。它不但包括赦罪、慈爱、天堂、永生的教训;也包括罪恶、死亡、审判、地狱的教训。包括对尼哥底母与撒玛利亚妇人谈话的内容,也包括高尚道德标准的登山宝训口简而言之,即包括耶稣的一切教训。 第二,耶稣的教训必须视为命令 门徒所要教导别人的,都是耶稣命令他们的。就世界对待门徒的态度来说,先生与学生之间有些微的不同(太十24-25)。但在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无疑的他们是一体的。他所说的完全是父交付他的(太十一27),他完全明白人心所存的(约二24),他的教训满有权柄(太七28-29)。他宣称他的道「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比天地更长久(太廿四35)。他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万人(约十二48)。他的话就是信徒信仰和生活的根基。那遵行他的话的人,就是将房子建造在磐石上(太七24-27)。 门徒没有选择的自由,他无权接受他所欢喜的,拒绝他所厌恶的。耶稣不是提供谘询意见,他乃是颁布命令。他不是提供福利支持,他是要求完全的合一。因为他的真理是永远的,所以他的要示是绝对的。他是真理的王,所以他的话永远有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