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福音笺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
59. 两个儿子:浪子与良子? 圣经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这样说来,两个儿子也无一例外。圣经说义人存在的的机会不高于零,我们不能说有百分之五十。"不用悔改的义人”,只是假定的状况,实际并不存在;自以为义而不悔改的,倒不缺乏。
浪子的堕落,不是从离家才开始;当他心里一有了"我应得”的念头,就已经离开了父亲。在外的放荡,流离,困苦,使他学会了一件功课:知道"我不配”(路一五:12,19),是改心的开始,使他转向,归回,进到父亲的爱和父家的丰盛。放荡,耗尽所有,穷苦,放猪,饥饿,吃豆荚,都还不够,必须知道自己不配。因为不配得而得著,正是"恩典”的意义。
父亲不是不知道儿子,但他爱儿子,愿意儿子知道自己;"就把产业分给他们”。父亲尚在而要遗产,是很忤逆的事,但慈父没有拦阻。浪子穷困归来,父亲远远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相迎拥抱。父亲不加责罚,而且"快乐起来”庆祝设筵(路一五:12,20,24)。
大儿子行为良好,只是弟弟离家他不曾寻找,弟弟回家他不肯见面。他对父亲的抱怨是,我服事你(我应得), "你并没有给我”;"你这个儿子”(不配称先生令弟)败坏, 在外流浪归来,"你倒为他”(不配的他)宰牛欢庆!(路一五:29,30)以为别人不配,自然应得是法利赛人的心理。但父亲不管他的不认兄弟,仍然说:"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一五:32) 两个儿子都是浪子,并没有差别,没有一个是良子;所差的,只是悔改的浪子,与不悔改的浪子。如果自以为是良子,那就是走上了浪子的道路。 今天,你是真的回家了吗?是否已经穿上了华美的义袍,戴上了权柄的戒指,上面有父亲的名字?是否脚上穿了福音的鞋,有分于享受神家的一切丰富?如果不,是甚么拦阻不能得到神的恩典呢?自知不配,才可得恩典;如果自以为应得,恩典对他就失去了意义,是迈上作浪子之路的第一步。 |
|